第二年五月,五十三歲的曹操采納謀臣郭嘉的建議“虛國遠征”。他親率二十萬大軍、數千輛戰車北征烏桓,用當地人田疇作向導,出奇兵攻下了柳城。筆趣庫
此次北征曹操斬了烏桓首領蹋頓,攻破三郡烏桓,消滅了逃到那里的袁紹之子袁熙、袁尚等袁氏勢力,統一了中國北部,結束了中國北方的分裂狀態。可以說,圓滿地達成了自己的戰略目的。
就是在北征烏桓大獲全勝后,曹操九月回師途中,路過碣石,寫下了著名詩篇《觀滄海》,抒發了他勝利后的愉悅心情。
緊接著,曹操又寫了一首《龜雖壽》,更進一步抒發了他的偉大抱負:“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表達了曹操不畏年高,有志統一全國的決心。
曹操沒有想到,他開鑿的平虜渠,成了后來南北大運河的發端。
隋大業四年,隋煬帝為了征服高句麗,需要運兵、運糧北上。他學曹操的方法,征發河北諸郡男女百余萬人,在曹操舊渠的基礎上,開挖了永濟渠,引沁水南達于黃河,北通涿郡,與江南運河、通濟渠等構成了縱貫南北五千余里的大運河。
可惜隋煬帝雖然修通了大運河,能夠將江南的糧食調運到北方,但還是未能完成征服高句麗的壯舉。卻反而因為勞民傷財,觸動了各地世家的利益,激發了民變,最終葬送了一個王朝,成為亡國之君。
但是,隋煬帝修通的大運河,卻有利地促進了中國南北交通,惠澤子孫后代一千多年。
只可惜,別的地方因為運河得利了,滄州承擔了河北平原河流改變后的惡果,成了一塊不幸之地。
滄州段運河當時稱為御河或衛河,成為海河水系的一部分。人工開鑿的運河造成了眾河匯流薊州的局面,這也給海河流域的排澇問題造成嚴重后果。
每當六至九月夏秋的多雨季節,每遇漳河、滹沱河、衛河同時漲水,整個河北平原幾乎都要遭受水災,其中尤其以滄州為甚。
京杭大運河縱穿滄州達四百多里,每遇漲水之時,運河成為河水暴虐發泄的重要渠道。由于運河“水大渠狹,更不開瀉,眾流壅塞”,河道常常決堤。
宋代河北地區滄州的御河曾被黃河北流所襲奪,長達五六十年之久,致使御河屢浚屢淤。
是以,滄州幾乎年年都會遭遇洪災,區別只是災難大小而已。
為因年年遭受水災,又北臨遼國的薊州,乃是邊防之地,這滄州就成了朝廷發配重犯的遠惡軍州,也成為逃犯、強盜們南來北往的一個藏身之地。
那“小旋風”柴進身為前朝柴世宗的后代,被安置到這個一個破地方,雖然衣食無憂,又有甚么丹書鐵卷,但他內心的不滿是可以想象的。ъiqiku.
這也就難怪柴進柴大官人每日吃飽喝足之后,別的好事不干,專干那收容犯法的江湖好漢,給朝廷添點兒麻煩的事。.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