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超與眾將士見狀,急忙快步上前,一一將他們攙扶起身。馬超的目光中滿是感慨與憐惜,他轉身對著眾將士,聲音低沉卻充滿力量地說道:“諸位且看,百姓所求,不過是一方安穩天地,能有地可耕種,有衣可蔽體,有食可果腹。如今,我們不過略施援手,給予些許食物,他們便對我們感恩戴德至此。實則,我們所做之事,相較于他們的苦難與渴望,不過是九牛一毛。日后,定當竭盡所能,為他們謀求更多福祉,護佑這一方百姓,讓他們能真正過上安穩太平的日子。”眾將士們紛紛點頭,神色凝重而堅定,皆在心中默默立下守護百姓的誓。
    眾人用過食物后,張仲景便一刻未歇地重新投入到忙碌之中。他穿梭于病患之間,那專注的神情和疲憊卻堅定的身影,深深印刻在眾將士的腦海里。
    隨后,眾將懷著復雜的心情踏上了返回城主府的路途。一路上,大家都沉默不語,氣氛凝重得如同沉甸甸的鉛塊壓在心頭。平日里最為活躍的張繡,此刻也仿佛被這股壓抑的氛圍所籠罩,心情格外沉重。他眉頭緊鎖,眼神中少了往日的靈動,只是靜靜地跟著隊伍前行,思緒顯然還停留在那些貧苦百姓們的困苦境遇之中。
    當抵達城主府時,依照慣例本應籌備一場盛大的宴會,以慶祝出行歸來或其他事宜。然而此刻,眾人皆沉浸在對百姓艱難生活的悲憫與自省之中,誰都沒有心思去考慮宴會之事。那原本象征著歡樂、熱鬧與慶祝的傳宴,在此時顯得如此格格不入,眾人只是默默地各自散去,或回房靜思,或處理一些日常軍務,每個人的心中都仿佛被注入了一股新的力量,一種想要為百姓做更多事情、改變現狀的強烈使命感。
    眾人齊聚大廳之中,馬超神色凝重,率先開口道:“阿繡,聽聞在你叔侄的悉心照料下,宛城這兩年幸免于兵戈之禍,相較而尚算安穩。然而今日所見,百姓生活依舊困苦不堪。你駐守宛城這等軍事要地,日后難免戰事再起。為兄并非想增添你過多壓力,只是期望你能在戰火紛飛之際,全力保全百姓,護佑他們周全。”張繡聞,嘴唇微張,似有話語卻又咽下。
    馬超繼而轉向麾下眾將士,感慨萬千:“此番經歷,雖非真正沙場征戰,卻也讓我們目睹了百姓的艱難處境。這宛城不過是整個大漢的小小縮影,那些交戰之地的百姓,想必更是深陷煉獄,苦不堪。故而此次征伐揚州,我們應盡量減少殺戮,憑借軍威聲勢壓制敵軍。若肆意征伐,百姓必將遭受更多苦難。”
    徐庶一直若有所思,此時終按捺不住,進道:“將軍欲以勢壓之,固然良策,只是我軍目前實力尚有所欠缺。依庶之見,不若請張繡將軍率一部精銳騎兵突襲袁術腹地,如此可緩解我軍壓力。”馬超看著徐庶,不禁搖頭苦笑:“元直先生,終究還是道出此計。”
    一旁的張繡聽聞,頓時來了精神,躍躍欲試道:“將軍早該吩咐,只要有所差遣,張繡愿效死力,萬死不辭!”馬超面露糾結之色,沉吟良久,緩緩說道:“阿秀,此事萬萬不可。你叔父如今重病纏身,情況堪憂。你若此時離開宛城,城防與民生之事將如何處置?”張繡急忙回應:“將軍不必擔憂,有文和先生在,宛城定然不會生亂。”馬超微微皺眉,說道:“賈詡先生之才,眾人有目共睹。但據你平日所,他行事較為被動,若無人施壓,輕易不會主動擔當重責。而這滿城百姓的安危,實在是不容有失。”
    張繡仍想再行爭辯,馬超抬手制止,語重心長地說道:“阿繡,此次前來,實乃為兄與你分別已久,心中思念甚切,只是順路前來探望。見你將宛城治理得井井有條,為兄深感欣慰。你我情誼深厚,自不必多。但如今大軍在外,諸多事宜需謹慎考量。我等一路行來,思索再三,若此間并無緊要事務,實不宜過多叨擾。畢竟大軍每停滯一日,糧草耗費便頗為驚人。且如今糧草運送艱難,若能盡早趕赴揚州戰場,爭取速戰速決,于各方皆為有利。”
    徐庶趕忙進勸阻:“將軍切不可有此想法。尚未抵達戰場,便欲速戰速決,此舉未免操之過急。況且我等此番前往揚州,形勢并不樂觀,并無太大優勢可。再者,孫伯符將軍處尚未有回信,徐晃將軍的援軍亦未到來,僅靠我等這四萬余兵馬貿然奔赴揚州戰場,豈不是自投羅網,如同飛蛾撲火一-->>般危險?”
    張繡一聽馬超昨日才到,今日便急著要走,不由得心急如焚,大聲說道:“將軍,我的好哥哥,您這剛來就要走,我們連話都還未說幾句。不就是糧草之事嗎?宛城供應得起,您怎能如此匆忙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