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著一只羊是放,兩只羊也是放,一群羊還是放;將學堂做大做強,不負張夫子的理念,祝仙之對學生來者不拒,將所有上門求學的孩子都收入門下。
學堂太小放不下,他索性將左右前后的院子都買了下來,全部打通,形成了一個大書院,原本的學堂居中。
買院子的錢都是學生們交的束修,買完了之后祝仙之還有一部分結余呢。當然了這也跟信安房價低有關,若是放在府城,束修還不夠買院子的。
學生太多,僅他一個人自是忙不過來的,所以他也學著張夫子的樣子向外聘請人才來教書。
原以為會很難招到人,但沒兩天就找到了三名厲害的教書先生,如果不是書院用不上這么多人,祝仙之還能招到更多。
大部分孩子都來祝仙之這兒上學了,這些個先生自然沒書可教,而他們得維持生計,所以這才來應聘。
掙錢嘛,不丟人。
學生良莠不齊,祝仙之通過考試的形式,將學生細分為四等,甲乙丙丁四個班級。
甲班成績最好,乙班次之,丙班再次之,而丁班成績最差,丁班要想升級成丙班就要通過升班考試,其余同理。
甲班的話,由祝仙之親自執教,畢竟所有家長都是沖著祝仙之來的,他如果不執教的話說不過去。
“院長,我們書院開起來了,該有個名字才好。”夫子江山河提議道。
“江兄說的是。”夫子王德,蔡昆附和道。
“嗯,有道理。就叫,張氏書院吧。”祝仙之很快就想好了名字。
“張氏書院?可您姓祝啊,這個名字怕是不妥吧,而且也不雅。”蔡昆皺眉道。
“有何不妥?書院是在張夫子傳給我的小學堂上建立的,做人可不能忘本,就叫張氏書院。
諸君,師者傳道授業解惑,當盡心盡責,不容有半點馬虎。”祝仙之拍板決定書院名字不容置疑,并將張夫子告誡自己的話,用來告誡三位夫子。
“吾等謹記。”
祝仙之特意給張夫子去了一封書信,告訴他學堂擴建之事,并希望他能在書院落成當天出席揭幕儀式。
只是等到揭幕那天張夫子也沒來,而是等來了一封信,信上說學堂已經傳給了祝仙之,那么他就不再過問,也不能過問。
對學堂的建成他表示祝賀與高興,并邀請祝仙之,如果有空的話可以來府城看看他。
學堂一下子出三十個童生他很滿意,希望祝仙之一鼓作氣,再接再厲,爭取教出個狀元來。
無奈之下,祝仙之只能自行揭幕。后得知書院的名字叫‘張氏書院’,遠在府城的張夫子感動得熱淚盈眶。
“吃水不忘挖井人,這仙之還真是有情有義。小子,你好好跟人學著點。”張夫子借機教訓了下自己兒子,希望自家兒子不要成為一個奸商。
他兒子還能說啥,只能是老父親說啥是啥。
但不得不說,自從老父親每天早上起來打拳之后,整個人精神頭都好了許多。他也跟著練了起來,感覺回到了18歲,又能為老張家開枝散葉。
祝仙之這邊在擴建、升級學堂,張好等也沒停止過考試,縣試考完之后緊接著就是府試、院試,只有考過了院試的人才能被稱為秀才。
秀才就沒那么好考了,三十人去,僅有二十人考中秀才。
原本該繼續往上考,只不過院試是三年舉行兩次,而鄉試是三年舉行一次,要考這鄉試還得再等上一年才行。
張好等人自是感慨自己生不逢時,祝仙之則覺得這樣挺好,讓他們沉淀沉淀,更加有把握往上考。
而中了秀才的這些人,祝仙之有了別樣的教法,讓他們輪流來執教,來教導學生,祝仙之將之取名為“助教”。
身為老師祝仙之發現了一件事,在教別人的同時,其實自己不僅鞏固了一遍知識,大多數時候有新的體悟,念頭也能更通達。
張好等一開始還不情愿,覺得這是在浪費時間,后來執教了一段時間之后發現,文思泉涌,下筆如有神。
“先生真乃神人也。”張好等不由得感慨一句。
時間就這么不知不覺地過去了幾個月,某一天夜里,祝仙之聽到隔壁院中傳來了動靜。
“老邢,我肚子疼,我要生了。”邢夫人夢中忽坐起。
“啊,羊水都破了。小翠,快去找穩婆!”邢六急忙叫小翠去叫穩婆來接生,他自己則陪在妻子身邊。
“好。”小翠聽到呼喊直接沖出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