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德爐周安家里就有,不過這種好玩意,誰還嫌多啊?谷
帶著好奇心,周安仔細地看著那些爐子。
看歸看,鬼市上有規矩,如果不買,就不要問,東西可以隨便看。
這里大部分的銅香爐,都很老舊,甚至有些上邊還帶有土,好像剛從土里挖出來似的。
但具體是不是從土里挖出來的,那只有天知地知還有……
不過,周安卻知道,真正的香爐,一般都是傳承有序的。
帶土的香爐,做舊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十之八九吧。
大概看了一遍,周安就感覺,在整體的形韻上,反倒是那一個锃光瓦亮的銅爐,更加的漂亮,而且形體也很流暢。。
所以,周安決定,拿起這個宣德爐,放近了仔細瞧一瞧。
不看不知道,一看周安嚇一跳,這和自己的宣德爐呈現出來的表現幾乎是一模一樣。
周安就差叫出聲來,“大明宣德沖天耳三足爐。”
說起宣德爐,那是彌足珍貴。
它由朱瞻基親自督造,當時規定,煉銅,造型必須遵照參考《宣和博古圖》,《考古圖》等典籍,在內府密藏的數百件宋元名窯中,精選形制,繪制成圖樣,并說明典故以及來源,經篩選。筆趣庫
經皇帝確認之后,再進行鑄造,鑄造的過程,十分的嚴格,因此,工藝水平極高。
不然也不會讓康雍乾三朝仿制了。
不過,這其中的形韻,除當時的宮廷鑄造之外,沒有哪個工匠能夠仿制。
雖然,后世多有仿制,但都很難仿制宣德爐的精髓。
不過,周安看著這個香爐,在形制上,偏于厚重,而且拿起來有明顯的壓手感。
明代的爐子,更加巧妙,纖細,因此,此爐并非明代的香爐的特點。
根據爐子上的包漿,爐足上長期使用留下的摩擦痕跡,以及爐子內堂的鑄造工藝,可以肯定,此爐為清代康熙時期非常不錯的仿品。
雖為仿品,但是也是老仿之中的上上之品。
對這個香爐有了鑒定,周安覺得,應該把這個爐子收了。
好歹也是康熙時期的玩意啊。
而且是這種上上之品的仿品,品相能有這么好的,應該也不錯的。
什么時候能夠碰到個其它的大明宣德爐的仿品,拿它做一個比較,也是不錯的。
“老板,這爐子多少錢?”老板沒說話,伸了五根手指。
“五百?”
周安問了一下,那老板一臉無奈,立刻站了起來。
“是五千。”
這真是坐地起價,周安也不能這么慣著他,也拿出他就地還錢的本事來。
“老板,您價格也太高了,一千六,我立馬現金交易。”
“一千六我連本錢都沒賺回來呢,你要是誠心要,三千八,你發我也發。”攤主老板又給香爐重新定了價。
“我發就算了,還是老板您發吧,兩千八,你要發,這價格老板您要是不同意,我可就走了,你也別想發了。”
周安這是拿話套這個老板,做生意能不想圖個吉利嗎?
他要是不同意,這不是咒自己發不財嗎?
“行,看你也是爽快,這生意成交了。”
其實周安給的價,正好在這老板的心坎上,再低一點也能賣,不過,得多費點口舌。
市場這么大,周安也不想把時間都浪費在這一個攤位上。
“那行,這香爐我要了。”
說著,周安就從公文包里取出現金,點好數,交給攤主。
等攤主點好,周安這才把香爐塞進自己的公文包里。
這一單生意就算完成了,錢貨兩訖,概不退賬。
周安想著,現在現金交易還真麻煩,不但錢數要點清楚,還要注意有沒有假鈔。
要是再后世,一個二維碼就可以付款,方便至極。
周安剛把香爐往包里塞,那邊林干良就已經滿頭大汗的跑過來了。
“周安兄弟,你買的這個香爐是不是有點兒新啊!”
林干良瞅見嶄新的香爐說道,在他眼里,古玩古玩,不就是老東西嗎,既然是老的,那肯定是舊的,哪有老物件還這么新的。
這……周安,是不是打眼了?
林干良心里萌生了一個想法。
這個周安也不好和他解釋,只能簡單的說道,“林哥,有些老物件看起來新,基本都是有人盤玩過的。”
林干良一想,倒也不是沒有這個可能。
他爺爺手里就有一塊玉,林干良在小的時候就看到爺爺一直在盤完,這么多年過去了,那塊玉現在看著,里面好像有一盆水似的,透亮透亮的,不就跟新的一樣嗎。筆趣庫
其實周安說的沒錯,這種老的香爐,確實有人會盤玩,經過專業一些的盤玩之后,就是這種锃光瓦亮的樣子。
但往往這樣的爐子,是不會出現在地攤上的。
而在這種地攤上出現,還真沒人敢買。
周安不明白為什么這種傳承有序的東西會出現在鬼市里。
是被人偷了?還是家中突逢大變?
這些周安就不知道了……
又過了半個鐘頭后,鬼市上的人,也越來越多。
攤位也基本上擺滿了,這個時候也是鬼市最繁華的時候。
人們都打著手電筒尋找自己心怡的物件,也有的人是為了發財。
這些人里也有周安…….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