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宣德爐,是由明宣宗朱瞻基在大明宣德三年參與設計監造的銅香爐,簡稱“宣爐”。
這宣德爐它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運用風磨銅鑄成的銅器。
為了制作出精品的銅爐,在朱瞻基的親自督促下,整個制作過程,包括煉銅、造型必須自《宣和博古圖》《考古圖》等典籍及內府密藏的數百件宋元名窯中挑選。
精選出符合適用對象、款制大雅的形制,將之繪成圖樣,再呈給朱瞻基親覽,并說明圖款的來源和典故的出處,經過篩選確定后,再鑄成實物樣品讓其過目,滿意后方準開鑄。
此爐有一特點,無論它沾染了多少臟污,只要放在火上長時間燒烤,就能恢復原來模樣。
明末清初文人騷客,董小宛的丈夫冒襄,愛好品玩宣德爐,他寫有《宣銅爐歌》及《宣爐歌注》,及《宣銅爐歌為方坦庵先生賦》有云,“有爐光怪真異絕,肌膩肉好神清和。窄邊蚰耳藏經色,黃云隱躍窮雕磨。”這是冒襄對宣德爐的描述。
《宣銅爐歌》里所歌:“撫今追昔再三嘆,憐汝不異諸銅駝。一爐非小関一代,列圣徳沢相漸摩。”
宣德銅爐可以說是紀錄了明王朝全盛期的歷史見證。
另外,從冒襄的《影梅庵憶語》中可以得知,一個宣銅爐不僅僅勾起了他對明王朝的故國之思,也勾起了他對董小宛的思念之情。
而今天魏金文帶來的這件三足雙耳宣德爐,卻是讓人震撼非常!
在第一眼看到爐底銘文的那個瞬間,魏家閣主就已經飛奔到場中央,等把這件香爐看個真切后,魏閣主很是激動的連聲說道。
“金文,很好很好!辦的不錯!這事我會向老祖稟報的。”
本來很淡定的魏金文被閣主這么一搞,兩眼冒金光閃閃的小星星。
要知道,他也許因為這件事而被老祖承認,說不定會被其看重。
魏閣主小心翼翼地把香爐放回桌子上,轉過頭怒中帶喜訓斥道,“小文,你竟然收藏了這東西,怎么不跟大伯說一聲!”
魏閣主如此做派,任誰也知道,他這并不是訓斥魏金文,而是變相的關切。
魏金文撓撓頭,顯示出本身年齡所特有的傻笑,然后嘿嘿一笑道。
“這香爐是我最近所得,還沒有來得及向大伯您稟報了嗎,正好這次斗寶大會上拿出來,也給您一個驚喜!”
魏金文的話是真是假已經不重要了,雖然魏金文不是閣主這一房所出,但在家族大義面前,魏閣主還是有這個心胸接納魏金文為家族在古玩大會上,為家族掙得榮光。
魏閣主說道,“你小子,今天古玩前輩們都在,可別給我整什么幺蛾子,要不然看我回去怎么收拾你!”
魏閣主就怕他們年青人整幺蛾子,以魏金文手里的宣德香爐,肯定會在這次斗寶中得個好名次。
要是這個好名次被魏金文胡亂語給整沒了,那豈不是顏面掃地。
這就像是考試,雖然你答題答對了,但字跡潦草,給你扣一分半分的,
δ.Ъiqiku.nēt你也無話可說。
魏閣主沖著評審席抱拳道,“家族小輩收藏的這件‘大明宣德年制’官款的香爐市面少有,還需請諸位評審前輩給好好掌眼掌眼,免得被贗品擾亂了古玩大會的秩序!”
魏閣主這話說的漂亮,以退為進,其實他已經對這只香爐做出了判定,八九不離十就是真品無疑。
魏閣主上場,就是判定宣德香爐的真假,免得魏金文拿一個贗品丟人現眼,這也是他為什么會上場的原因。
不等魏閣主話說完,現場評審團成員就已經按捺不住了。
當下就有五位花白頭發或者白發蒼蒼的老人和幾位古玩世家的族長一同擁上場中央的桌子旁。
他們圍著八仙桌,小心翼翼地鑒定,生怕有什么缺漏的地方。
這些古玩圈的老前輩看的越認真越仔細,魏金文則越高興,這說明自己收藏的這件宣德香爐離真品越接近,要不然,哪里還會花這功夫研究,早就指出其中不對的地方了。
古玩前輩老人“會診”了十多分鐘,最終的結論是,大家一致認為此宣德香爐的確為大明宣德年制的真品器物。
但是宣德香爐的文物價值只能是中上,而工藝和市場價值卻是很高。
可以說,但凡是古玩圈的人,人人都想擁有一件這樣的物件。δ.Ъiqiku.nēt
可惜在各位評審專家鑒定完之后,魏閣主直接把魏金文的宣德香爐扣下了,這讓魏金文哭喪著臉空手回到了自己座位。
魏金文在座位上唉聲嘆氣,這次斗寶比賽對他來說不知道是好還是壞,不管這次他得不得名次,他私藏的寶貝里,將會少了一件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