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周安說要把建廠房的工程交給小清河的村民來建,楊書記自然是萬分感謝。
對于村民來說,這又是農閑時候的又一項收入。
農村嘛,自然是不會缺少瓦匠木工的。
不過,楊書記還是要周安等上一段時間,因為這個時候正趕上農忙的時候。
周安看著田里成熟的莊稼,他都后悔和楊書記說這件事了。
這一耽誤,起碼也是個把月,要知道現在還不是機械化作業,農民都是純手工收割,谷子也要人工打,然后又是施肥耕種莊稼,田地灌溉。
這些雜七雜八忙下來,可不就要一個月了嗎。
現在周安后悔已經晚了,已經和楊書記說了,自己再反悔就有點太不仗義了。
既然廠子暫時開工不了,周安只能在城里租一個倉庫,先把這些設備搬進去再說,免得夜長夢多。
在周安來成衣廠收廢品的時候,那個李主任是站在旁邊一句話都沒說,就眼巴巴的看著周安他們把這些設備搬上了裝廢品的綠皮卡車。
周安看著李主任的神情,那真是于心不忍,感覺他好像瞬間就老了許多。
可是于心不忍又能如何,這些設備他周安買回去是當正常設備使用的。
要是自己不買,說不定它們就真成了廢鐵了。
周安悄悄的打聽了李主任的退休的日子,和他的家庭住址。
他要等李主任退休回家后,親自登門拜訪,這樣的人才不雇到自己廠里,實在是太可惜了。
不過,周安還是覺這個李主任,不是能好好說話主,自己能不能請的動,那就看天意了。
很快這些設備就被周安以廢鐵的價格買走了,成衣廠也少了一些礙眼的東西,而周安出租的倉庫里,卻多了一些開服裝廠的必要的設備。
之后一段時間,周安也就無所事事,每天除了逗關小關開心,也就逛了逛古玩市場,偶爾也會同秦三爺一同出攤,見一見這個時期古玩市場的人和事。
沒過多少天,周安就打聽到,成衣廠那個李主任家里的情況。
他家里有四個姑娘,一個兒子。
四個女兒都已經出嫁了,就剩下一個兒子也是一個四六不靠的主,平時也不好好上班,整天在胡同晃悠。
到現在他也年紀不小了,李主任托媒婆給找了一個對象,正準備著要結婚呢。
可是時下結婚需要的東西在后世不算什么。m.biqikμ.nět
可是這個時代可是值老鼻子錢的東西。
三轉一響,正是時下結婚的四大件,自行車、手表、縫紉機,外加一臺收音機,除此之外人家姑娘家還要了200塊錢的彩禮錢。
要說李主任你其他的缺也就罷了,怎么能缺縫紉機呢?
他們成衣廠的縫紉機都當廢鐵賣了,按說,只要它吱一聲,廠里賣他一臺也無可厚非。
可是,他就是這么擰,滿腦子就是自己要是以廢鐵的價格買了縫紉機,那就是占國家的便宜。
一個高尚的人怎么可能干出這樣的事呢?
絕不可能!
可是李主任拿不出錢來,而且女方還要求,結婚的話男方必須有工作。
這個倒不是問題,正好李主任退休了,兒子可以接班。
當然,這個接班不是說他兒子還去李主任單位去接替他主任的位置。
這個接班就是父母退休后,由其子女辦理手續,進入父母原工作單位上班,頂替空下來的名額,但不一定要繼續做父母原來的工作。
這種方式是時下最常見上崗方法,它既可解決職工子女的就業問題,又可解決單位的缺員問題。
這種情況主要是這七十年代末期,隨著上山下鄉制度廢除,社會上出現了大量待業青年所致。
為了解決子女就業,接班之風愈演愈烈。
隨著用工制度的改革,到了八十年代末期,這種接班制度才逐步取消。
李主任家里的情況,也是周安最近沒事干,讓人打聽的。
“人家女方要求有工作,那李老頭沒辦法,就只能夠提前退休了,讓他兒子接班了。”打聽情報的說道。
周安笑了笑,難怪自己覺得這個李主任看樣子,還沒到退休年齡,原來這是給兒子騰地方啊。
這也是天遂人愿,他不正合適來給自己干活嗎。
其實李主任提前退休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和這些領導意見不合,老頭有些心灰意冷。
“你去把李老頭約出來,就說有人愿意借錢給他。”周安說道。
那天李老頭把周安噴的夠嗆,要是他知道愿意借錢的人是自己,他會是什么感受?
想到這,周安嘿嘿一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