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安滿身酒氣來到小孩身邊,把小孩嚇一跳。
你們可別把周安當人販子啊,他可不是奔小孩來的,準確的說,他是被小孩手里的這個筆筒給吸引住了。
現在周安也不是什么古董小白了,有關古董的書他可看了好幾本了,故宮博物館也去看了。
現在周安已經對這些古董有了一定的了解,他感覺自己已經摸到這行的門檻了。
所以現在,周安對老物件越來越有感覺了,所在在看到小孩手里東西,一眼就看出這是個筆筒。
“小弟弟,玩呢?”周安走到小孩身邊,蹲了下來。筆趣庫
仔細一瞅,小孩手里裝沙的這個圓筒就是一個筆筒。
陌生人問話,小孩沒敢說話,只是點了點正流著鼻涕腦袋。
“你手里拿的是時候啊?能給哥哥看看嗎?”
雖然小孩有點不舍,但還是把手里的東西遞給周安,在他眼里,周安和路邊的野狗差不多,隨時都能攻擊他。
拿到這個筆筒,周安仔細端詳瓷器筆筒的外壁,這筆筒和一般筆筒不一樣,因為它根本就沒圖案,而是一排排字。
打頭就是“桃花源記”四個字,其后就是“桃花源記”的內容。
《桃花源記》是東晉文學家陶淵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詩》的序,選自《陶淵明集》。
此文借武陵漁人行蹤這一線索,把現實和理想境界聯系起來,通過對桃花源的安寧和樂、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繪,表現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對當時的現實生活不滿。
周安在前世上學的時候也學過這篇文章,而且還是要背誦的文章。
而這筆筒上寫了“桃花源記”不算什么,關鍵是后面落款是:康熙甲子年仲秋夜,云林樵隱録,録於青云居玩。
看到這些,周安就能確定這是一個古董筆筒了。
不但如此,這落款的旁邊還有一枚朱紅色的鈐印,雖然周安不認識,但他也知道,這一定是什么名人的作品。
看完這些,周安又把這個筆筒的底部翻上來,露在啊眼底的是“文章山斗”四個字,周安還是不明白這是什么意思。不是每個瓷器底款是某某年制的嗎?怎么會是這么個玩意?
雖然不明白底款是什么鬼,但周安還是覺得這個筆筒是個好玩意,就看它的做工、用料,就能看出來。
因為要是一般工坊做的,那筆筒上肯定會有坑坑洼洼的地方,而這個筆筒整體光滑如玉,好像被打磨過一般。
這說明什么?說明這個筆筒的原材料是經過千挑萬選出來的,可見花費的功夫不一般。
有好東西,周安自然不能放過,他開始忽悠起來。
“小弟弟,你這破罐子可以去換糖的哦,要不,你把這給哥哥好嗎,哥哥給你買糖。”
聽到周安這話,小孩“哇”的大哭起來,買不買糖小孩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但現在眼前這人拿了自己的東西不想還給他是卻是真的。
“媽媽,有壞人……哇哇!!”
不用小孩回家找媽媽,他媽媽聽到自己小孩的哭聲,已經從院子里出來了。
“你誰啊,這么大一個人怎么欺負我們家小孩啊!哎吆,你這人怎么連小孩的東西都搶啊!”
看著自己小孩手指著周安,不用問,壞人肯定是他無疑,再看到周安手里拿著自己家的東西,那就更加肯定了,這人缺不缺德啊,怎么搶自己家孩子的東西,你要是開玩笑吧,她又不認識周安啊。
周安聽到小孩哭了,就知道不好,抬頭看到一個女人已經沖到他面前罵起來了。
證據確鑿,周安也抵賴不掉,只能呵呵一笑道。
“大姐,你這不是誤會了嗎,我這不是逗您張小孩玩了嗎,誰知您小孩不經逗啊。”
“你說逗就是逗了,說不定你是偷小孩的呢。”小孩母親把小孩抱在懷里,對周安又是一頓訓斥。
“哎吆喂,大姐,您要是這么說,那我最罪過豈不是大了,偷小孩可是喪盡天良的啊,打我八輩祖宗到現在都沒干過偷雞摸狗的事,您可不能胡說啊!”
周安極力辯解,要是被套上這個罪名,那幾年牢肯定是要坐的,情節嚴重的都能判無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