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深山里沒法接電線,他們只帶了一臺柴油發電機,平時不舍得用,此刻開始發揮了作用。
隨著發電機的轟鳴,幾盞白熾燈亮了起來,將墓門附近照得纖毫畢露。
張震也下了墓道,剛走到墓門口,忽而看到正對門土壁上嵌著一塊石碑。
他高聲叫道,“燈,這邊,弄亮一點。”
由于墓里面不是封閉狀態,所以也不怕缺氧,張震接著亮光走了進去,仔細看向那塊石碑。
只見上面用館閣體鐫刻著一篇墓志銘。
“吾生于亂世,卒于風云變幻之際。
吾出身將門,幼承庭訓,立志報國。初從父征戰,歷經沙場,屢立戰功。然時運不濟,父戰亡,吾承其志,率部御敵。
曾與敵交鋒,數度險象環生,幸得將士用命,方保一時之安。后局勢紛亂,吾權衡再三,為保麾下士卒之性命,無奈擇路。
吾一生,志在安邦定國,奈何風云變幻,未遂宏愿。雖有爭議,吾心無愧,所行皆為當時形勢所迫。
今吾長逝,愿后世以吾為鑒,明事理,識時務,為天下蒼生謀福祉。吾雖身消,然魂不散,望佑后人,勿蹈吾之覆轍。
永眠于此,靜候后世評說。左夢庚。”
文學的角度來看,這自述式篇墓志銘的語簡潔有力,以本人的語氣表達了墓主人的志向和無奈,具有一定的感染力。
“生于亂世,卒于風云變幻之際”,短短幾個字,就概括了墓主人的一生,讓人感受到時代的動蕩和不安。
“吾出身將門,幼承庭訓,立志報國”,這句話闡明了墓主人的家庭背景和志向,為后面的故事做了鋪墊。
“曾與敵交鋒,數度險象環生,幸得將士用命,方保一時之安”,這句話描寫了墓主人的戰斗經歷,表現了他的英勇和將士們的忠誠。
“后局勢紛亂,吾權衡再三,為保麾下士卒之性命,無奈擇路”,表現了墓主人在面對復雜局勢時的無奈和選擇,讓人感受到他的苦衷。
它通過簡潔有力的語,表現了墓主人的一生和思想,讓人感受到歷史的滄桑和無奈。
完全符合史書上,左夢庚本人一生的經歷。
這下終于可以確定了,這座墓就是左夢庚本人的。
張震和齊老的判斷都沒錯,這座墓非常有研究和歷史價值。
張震大喜,拿出相機拍了好幾張,又把周圍環境布局都拍了,然后招手讓人進入的陪葬墓室,開始清理那些坍塌和堵塞。
此刻大量的瓷片和完整的陪葬品被清理出來。
那些工作人員到處測量記錄登記,忙了個不可開交,張震也沒閑著,幫著他們登記分門別類。
等到日暮西山,終于主墓室也打通了,只可惜那邊早就被盜墓賊清理過,只剩下了廢棄的棺木和滿地碎瓷片。
張震來回走了一遍,每處都拍了照,這些照片一部分會見報,還得給齊老過目,所以他拍得相當細致,用了七個膠卷才全部拍完。
這次總共清理出來完整器物六十多件,其中包括兵器、金銀器、宋、元、明代瓷器,還有一些玉器和生活用品。
唯獨沒有書畫作品,這也可以理解,畢竟墓主是個武將。
剩下的就是那些碎瓷片了,估摸有個幾萬片。
張震找到錢副主任,“目前來說這個任務算是完成了,按規定完整器物帶走,剩下的需要回填對不?”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