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國公的血脈果然不凡!”
“小女武神,《英魂頌》!”
不知是誰喊了一嗓子,虞漁向天順帝請示。
天順帝站起來,張口就是:“英魂頌”
“青山綠水埋忠骨!”
“碧血丹心照汗青!”
“鐵骨錚錚擎日月!”
“兒孫世代頌英魂!”
這一首簡單易懂,朗朗上口的詩,因著天順帝的朗誦地位被抬得更高。
正所謂,文無第一,武無第二。
不遠千里來到定北鎮的西京城貴人們,其中不乏自詡詩詞水平極佳的讀書人,他們出身優渥,藏書數萬冊,遣詞造句的水平的確很高。
這些貴人出身的讀書人,認為《英魂頌》算是中下等的水平,實在是上不得臺面。
至少,他們認為這首詩配不上廣為流傳的知名度。
很多人乍一聽到這首詩,第一反應是:就這?
此時此刻,貴人們終于能理解為何這首水平沒那么高的詩歌,能傳唱到徽國全國各地!
更大的驚喜還在后頭!
當天順帝親自帶領受閱士兵和觀眾們朗誦完《英魂頌》,退伍老兵方隊朝著天順帝和觀眾們緩緩走過來!
每一位退伍老兵俱是肢體殘缺,但他們雄赳赳氣昂昂,昂首挺胸,步伐穩重,每走出一步都像是在給觀眾們加油鼓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