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晚晚的話讓直播間的彈幕頓時飄起了大量的問號。
對于喜歡動物的人而,基本上大多數動物都可以靠著食物友好交流。
哪怕就是池子里的錦鯉,都能在不斷的投喂中認識人類。
唐晚晚看著直播間的疑問,也順勢回答了起來。
“這種動物其實就是麻雀!”
“大家是不是很少有發現人工養的麻雀有成活的?”
“老一輩的人說,這是由于麻雀的氣性大,很容易把自己氣死。”
“但實際上麻雀被捕捉后,因保護色動物的特性會持續處于高度緊張狀態。”
“導致腎上腺素激增、心跳加快,長期無法緩解會引發器官衰竭。”
“而從開放空間轉入封閉籠舍后,麻雀因失去自然光照、空氣流動等要素,會表現出撞擊籠壁等激烈行為,最終因體力耗盡或脫水死亡。”
“這兩種都是野生麻雀被人工飼養后死亡的最常見現象。”
這么說的話,我從小時候就開始喂是不是就可以了?
從幼鳥開始的話應該能養得活吧?
我把剛剛出生的麻雀就帶家里養,讓它適應籠子里的生活!
唐晚晚看了一會直播間的彈幕,隨后也繼續開口解釋了起來。
“其實大家所提出來的這個問題,早就有人試驗過了。”
“人工飼養環境下,麻雀的飲食需求難以滿足。”
“野生麻雀食性隨季節變化,夏季以昆蟲為主,冬季轉食草籽,人工喂養的飼料很難滿足這種營養成分。”
“成年麻雀可能拒絕識別人類提供的陌生食物,而幼鳥又可能因過度喂食雞飼料而出現消化系統的問題。”
說到這唐晚晚也停頓了一下隨后繼續開口。
“食物只是一方面,麻雀人工飼養最困難的地方在于生態行為受限這個問題。”
“它們具有集群行為,繁殖期外常以數十至上千只群體活動,單獨飼養會導致心理壓抑。”
“而野生麻雀日常活動范圍達兩公里,籠養環境無法提供足夠飛行空間,影響肌肉和骨骼健康。”
“大部分麻雀具有特殊生理適應性,能耐受兩天不進食的饑餓狀態,但持續緊張會加速能量消耗,形成代謝矛盾。”
這些原因下,人工飼養的麻雀很難成活,也是少數用食物也難以溝通的動物。
麻雀這種生物,算得上是動物學中很特別的一個存在了。
不同于大部分動物,有好吃的食物哪怕是再警惕多多少少也能放下一些戒備。
但麻雀不行,它們秉承著要么放我走,要么我死這的信念,很難被人類當成寵物去飼養。
哪怕是一些專業的野生動物救助站,面對著麻雀這種動物都有些束手無策。
目前唯一的辦法就是通過隱蔽巢箱、活體昆蟲及維生素補充,甚至全程都不進行近距離接觸才有機會救治。
唐晚晚看著直播間沸沸揚揚的彈幕,沉吟了片刻之后也再度開口。
“當然了,我們討論的只是人工飼養的困難,目前而麻雀還是不能被個人飼養的動物。”
“雖然它不在保護動物的名單里,但確確實實是三有動物。”
“判刑條件是捕捉,飼養達到二十只就會判刑。”
“而有一些給麻雀提供生態保護的地區,其數量可能不到十只就會觸犯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