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線指揮官失去了戰斗意志。
手下的參謀拼命問他該怎么辦。
他只是苦澀的搖搖頭,沒有辦法了。
繼續戰下去只有死路一條。
而且,雄鷹大兵們其實也沒有繼續戰斗的意志了。
一個個丟掉了自己手中的武器。
等待被大夏國軍隊最后的審判。
當大夏國戰士們包圍了上來之后,發現雄鷹大兵們各個高舉雙手,嘴里喊著什么“愛死人德爾”,聽不懂,但看他們丟掉武器高舉雙手的動作,就可以明白他們的意思。
哦,認輸了……
大夏國戰士們卻并沒有多么高興。
他們想要的不是敵人投降。
而是全部殺光,一個不留給死去的兄弟們報仇!
戰士們手指扣在扳機上,指節因用力過度而泛白,眼前這些高舉雙手的敵人,在他們眼中漸漸與兄弟們犧牲的影子重疊。
之前他們的兄弟被敵機掃射,被敵人的飛機轟炸,被坦克殘忍的碾壓……
也是這樣的雪地,也是這樣的硝煙……
如今,這些該死的畜生們,憑什么投降!
“愛死人德爾……”
雄鷹帝國的士兵們用哀求的的語氣重復著,膝蓋在雪地上跪出深深的凹痕。
可大夏國戰士們不想聽這些哀求,他們只看見敵人的鋼盔上還沾著戰友的血跡。
“殺了他們!”
不知誰在隊伍中低吼了一聲,立刻引發此起彼伏的槍栓拉動聲。
一排排刺刀在火光下閃爍。
戰士們的眼睛通紅,仿佛要將眼前的敵人千刀萬剮。
排長王虎的刺刀尖幾乎要戳進俘虜的咽喉,卻在最后一刻被指導員按住了肩膀。
“按紀律接受投降!”
指導員的聲音同樣沙啞。
他的左臉有道新添的傷疤。
是前天肉搏戰時被敵人的匕首劃的。
他對這些雄鷹大兵的仇恨,不比任何一個大夏國人少。
但紀律就是紀律!
在戰場上形成“投降不殺”的約定俗成。
本質上是人類在殘酷戰爭中對基本人性的守護,以及對文明底線的共識。
戰爭的本質是利益爭奪,而非無意義的殺戮。
當敵方士兵放下武器、放棄抵抗時。
繼續屠殺,對勝利者而,除了能發泄心中的怒火之外,并無實際收益,反而可能激發更強烈的反抗。
試想,若雄鷹大兵們知道投降必死,在死亡的壓力下,誰會心甘情愿的受死?
必然會選擇玉石俱焚,而勝利者將付出更高的傷亡代價。
反之,接受投降既能減少己方損耗,又能削弱敵方戰斗意志。
某種意義上,留一條活路,更會喚醒敵人對生命的渴望,放棄無意義的抵抗。
這種“止損思維”在古代戰爭中已初見雛形,比如《孫子兵法》強調“不戰而屈人之兵”,其中便隱含了對敵方投降者的寬容以降低戰爭成本。
“上級自然會定奪如何處置他們!輪不到我們處置!”
指導員說。
“處置?”
王虎突然轉身,眼中布滿血絲,“老張的腸子都流在雪地里了,現在不處置他們,說不定以后就會被雄鷹帝國換走!”
他舉起手中的步槍,槍托上還刻著戰友的名字,“這些雜種炸掉了我們的戰地醫院,連傷員都沒-->>放過!”
戰士們沉默了,卻用更兇狠的眼神盯著俘虜。
“指導員,讓我們報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