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爾-
14仿制機試飛失敗的場景還歷歷在目。
當時也是在即將起飛的關鍵時刻,發動機突發故障,飛機劇烈顫抖,最終只能在眾人的驚呼聲中緊急制動,停在跑道上。
如今運20也到了這個關鍵節點,他怎能不擔憂。
趙大帥站在一旁,眉頭擰成了一個“川”字。
眼睛瞪得滾圓,緊緊跟隨著運20的身影。
有了剛才伊爾-14仿制機的起飛失敗,大家心里都有不可磨滅的擔憂。
航空飛行器的試飛本就充滿變數。
尤其是原創機型,更是困難重重。
伊爾-
14作為仿制機,有現成的技術藍本參考,尚且在試飛中遭遇滑鐵盧。
而運20完全自主研發,技術上的創新和突破,意味著可能會有更多未知風險……
想到這,他的拳頭也不自覺地握緊,嘴里小聲嘟囔著:
“龍工啊龍工,可一定要成功啊!”
運20研發團隊的成員們更是緊張得大氣都不敢出。
他們比誰都清楚,飛機在起飛階段對各項系統的穩定性要求極高,任何一個小部件的故障,任何一組數據的偏差,都可能導致嚴重后果。
其中一位參與過多次飛機試飛監測的老專家,此刻雙手微微顫抖,眼睛緊盯著手中的監測儀器,上面跳動的數據就像他此刻忐忑不安的心跳。
他深知,運20的技術雖然先進,但在實際飛行中,理論與實踐之間往往存在差距,而這個差距在起飛階段可能被無限放大。
和龍工的設計方案是不是合理沒關系,而是在制造過程中,誰也不敢保證不會出一點點問題,哪怕他們在工作的時候,已經是很精益求精。
蘇秋云站在指揮臺上,嘴唇緊抿,眼神中透露出一絲緊張與堅定。
她比在場任何人都了解龍晨為運20付出的心血。
也知道團隊在背后克服了多少困難。
但面對這決定成敗的關鍵時刻,擔憂還是不可抑制地涌上心頭。
她不斷在心里默默祈禱,希望運20能順利沖破云霄,證明龍晨和團隊的努力沒有白費。
此時,運20的機身因為高速前行而微微震顫。
這細微的變化讓眾人的心瞬間提到了嗓子眼。
和剛才仿制機的飛行動態幾乎一模一樣!
大家的目光都聚焦在運20的機翼和發動機部位,那是最容易出現問題的地方。
在伊爾-
14仿制機試飛失敗時,就是發動機的異常抖動導致了最終的失敗。
而現在,運20的發動機噴口正噴射出熾熱的氣流,在空氣中形成扭曲的熱浪,仿佛在向眾人展示著它的力量,卻也加劇了大家內心的不安。
每一秒的等待都仿佛無比漫長。
眾人的心隨著運20的前行而懸在半空,他們既期待著運20能成功起飛,創造奇跡,又害怕再次目睹失敗的一幕。
終于,在眾人熾熱的目光中,運
20昂起機頭,前輪緩緩離地。
緊接著,整個機身如同掙脫了大地束縛的神鳥,輕盈而又霸氣地拔地而起。
它的機翼微微上揚,巨大的翼展在陽光的照耀下投下一片巨大的陰影,籠罩著下方的地面。
隨著高度的不斷攀升,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