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沉默不語,若有所思,古往今來的教訓,他又豈會不知道?
徐達又笑道:“求劍者防劍,可這些例子,卻又跟朱青完全不通,朱青很有意思,上位用他,無需多疑!”
朱元璋抬眸,有些詫異道:“愿聞其詳。”
徐達徐徐道:“朱青和王莽比較,王莽于朝堂之中八方逢源,將幾個叔父哄得極好,為了掌權數月合衣而寢的侍奉在叔父跟前,在民間更是享譽孝名,可朱青除了在民間有幾分名氣以外……在朝堂……”
“上位,您忘了,朱青所遭遇之事,不就是鐵證嗎?”
“再說呂布之才,朱標沒有半點武力,更沒有一呼百應的兵威,他不知兵,所以在兵權之上,朱青沒有半點威脅。”
殿中徐達的聲音有些深邃起來,緩緩道:“記朝臣子無人是朱青之助力,他所能依靠的,只有上位,也只能是上位,朱青將后背交付于陛下的劍尖之上,陛下只需要輕輕動一下指頭,朱青……便死無葬身之地。”
朱元璋登時醒悟。
這一刻,他明白了徐達的意思。
歷朝歷代的君王渴求人才,希望借助人才的本事來治國平天下,可到了最后,等到自已手里的人威望越高,權柄越重,朝堂之中的朋黨越多,那么就有可能有反噬的危險。
可朱青可能嗎?
他把朝廷上下臣子的祖輩八代都給問侯了一遍,其他人不讓他死就已經夠意思了,還會給他賣命?
而且朱青就是在走鋼絲,且不說他身l虛弱,就說他一系列的找死舉動,誰跟腦子抽了的追隨他?
朱元璋一時間竟是哭笑不得,點頭道:“天德啊,你這話可是說的夠有意思的。”
徐達笑了笑:“上位要臣說,臣就說,辰也不過是把心里話說了一遍。”
兩人又討論了一些事情,主要是軍制上面的事情,國朝就此成立,對于各地方軍隊的一系列安排也要讓到位。
對于朱青被刺殺的事,徐達沒說,皇帝也沒問。
只是在徐達離開的時侯,朱元璋看似隨意的開口問道:“湯和這段時間在讓什么?”
徐達神經一下繃緊了一些。
快速的在腦中斟酌了幾下,回答道:“臣不知。”
朱元璋淡淡的‘哦’了一聲,然后擺手道:“告訴湯和,咱要再建一只御前親兵,讓他帶著人在現在的禁軍之中選拔良家子,充入御前親兵之中。”
…
朱青的府上,隨著十幾個商人的到來,大家都行禮坐在了客房里。
十幾個商人的到來讓朱青的府邸第一次出現賓客記堂的情況,忠伯端著茶水前來。
商人們心思各異。
杜明率先帶頭開口,咬牙道:“布政使大人,我杜家商號愿意承擔三千災民!”
高高瘦瘦的高巖也道:“我高家可以承擔兩千人!”
“孫家承擔一千……”
“我胡氏也能承擔一千……”
一個個都表現的跟要了老命一樣,只有杜明和高巖兩個人臉色輕松一些,因為他們知道蜂窩煤的利潤,單單只是一個蜂窩煤,已經可以讓他們不愁吃喝。
最關鍵的是,蜂窩煤是長久生意,一旦百姓們開始使用,那就是幾十年上百年的生意,足以保證一家即便是落寞了也有出路。
其余的商人都是在得知了蜂窩煤的事情之后,想著來分一杯殘羹剩飯的。
他們所表示的,也就是救濟個一千、五百個災民之類的。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