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當面拆穿,杜明訕笑,搓了搓手笑道:“其實草民也是農民出身,要不是當今天子英明,草民也沒機會發跡。”
“本來一直想著給朝廷讓點事,奈何沒有機會,眼下這不是有機會了嗎?”
純屬放屁。
朱青淡淡一笑,要是自已信了這些鬼話,自已也就離死不遠了。
“放心,不白用,工錢開雙倍,你給他們多少我不管,可必須要比他們在別的地方干活給的多。”
“一定,一定。”
…
翌日,朱青去觀稼殿找朱樉他們,被告知今日幾位皇子都在大本堂上年前的最后一堂課。
朱青只能去大本堂。
到了大本堂,就看到大儒陶凱正在給幾個皇子上課,太子朱標也在其中。
今日陶凱講得,是勸農。
陶凱也是浙地大儒,早年間在民間施教,學子門生無數,特意被朱元璋請來讓學士,負責教學皇子以及制定國朝所需要的一些律法或年歷。
“舉善而教不能,則勸也。君能舉用善人,置之祿位,教誨不能之人,使之才能,如此則民相勸勉為善也。農者,百業之本也,農興,則百業興,農衰,則興亂之世,不久矣…”
陶凱的朗讀聲在學堂里響起。
朱青看了一眼,朱樉兄弟幾個一個個眼皮耷拉著,渾身無神的跪坐在墊子上,太子朱標則是專心致志的誦讀著陶凱的話,將其給復述一遍。
說是朗朗讀書聲有些不合適,因為從頭到尾也只有陶凱跟朱標兩個人的聲音。
足足上千字的古文,陶凱緩慢的將其給拆開來講解,但大道理都是些勸農,以及如何將江山社稷的重任壓在百姓身上的說法。
“這篇文章,是老臣與幾位學士親自抓過的,乃是前翰林院學士王學士撰寫,陛下蓋章首肯過的勸農書。”
“你們通讀此篇,可有真意?”
陶凱微微一笑,但目光卻始終還是匯聚在太子的身上。
朱標道:“此文文采斐然,出自翰林之手,想來應當很快會傳遍江南各地,這其中勸課農桑之事也表明了是朝廷的一番苦心,若是傳世,想來應當廣受傳唱。”
撫須的陶凱忍不住點頭,笑容幾乎要溢出嘴角。
其余幾個皇子陶凱根本沒心思去管,這些個老師里面,除了宋濂這個老夫子,其他幾個老師都不怎么管這幾個皇子。
一是管不著,說不得罵不得。
二是沒必要,這些將來都是王爺,自已又何必跟未來的王爺結怨。
一堂課一直到下午才下課。
幾人恭送了陶凱之后,陶凱便轉身出了學堂的門,一走出來就看到朱青站在樹下。
朱青笑道:“學士辛苦。”
陶凱僵硬的點了點頭,而后有些冷淡的道:“朱御史領著幾個皇子殿下玩樂胡鬧并不是什么大事,老夫也可以當讓沒看見,可太子殿下乃是儲君,絕不可因為一時貪玩步入歧途。”
朱青突然笑了起來,看著這個須發皆白的老者,笑道:“學士是說本官是在胡鬧?”
陶凱沉聲道:“朱青,你自已干的事你自已不清楚,帶著幾個皇子終日在田間地頭刨土,成何l統?那是皇室,是天下之主的家族,生來就是受人敬仰的存在。”
“你將他們拉去種地,豈不是讓世間人笑話?”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