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寶面色鐵青,這一刻,他這個大儒的臉給扇的幾乎腫了。
朱青目光無懼,直挺挺的站在朱元璋身前,欠身行禮道:“臣御史臺侍御史朱青,反對!”
當下一片嘩然。
朱元璋也疑問了。
這小子不懟人是不是不舒服?
“哪里不對?”
朱元璋開口問道。
朱青高聲回答:“舉薦親族、拉攏朋黨、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一人為官,親族為禍!”
“放肆!”
石家寶怒到極致,面紅耳赤開口怒斥,絲毫沒有半點大儒風采。
因為他知道,朱青剛剛說的話,已經觸碰到了士大夫的底線。
士大夫傳承千年,不就是靠著拉攏朋黨,舉薦門生入仕來延續的嗎?
朱青直不諱,如此放肆將這件事說出來。
這小子。
是要毀了士族啊。
…
“何為放肆?食君祿,忠君事,我乃洪武朝的御史,難道連上書諫都成了放肆之舉!?”
朱青聲音洪亮,反駁質問。
“你危聳聽,舉薦之制延續千年……”
“那為何唐宋君王又要使用科舉舉仕?若舉薦真有你說的如此好,難道天子看不出來?”朱青質問。
石家寶咬牙切齒:“舉賢惟才,唯有德才兼備之人,方可入仕為官!”
朱青冷笑:“德才兼備?德才兼備,便是狗屁不通?”
“你!你辱罵朝臣!”
“我說的是事實!每個官位有每個官位的職能,如戶部精通數算、工部精通匠作,唯有此法,依我看,唯有以才能舉仕,才能選出真正的官員!若是不信,大可一試!”
朱青放出厥詞。
石家寶被兩個老臣攙扶著,他胡須顫抖,咬牙怒瞪:“今日老夫!便要和你這狂吠之人好生理論!”
朱元璋此時也來了興致,問道:“朱青,依你所見,這為官之人,難道就不注重德行了?”
朱青搖頭道:“啟奏皇上,正所謂知人知面不知心!臣以為,德行乃是人之根本,非常重要,但絕非一朝一夕,或憑借幾本奏本、幾人說便可看透的。”
“正因為德行難以看透,故能力反而成為了首要。若官員真的有能力,即便是上位之后也能讓好分內之事,可若是既無德行又無能力,那上位之后除了為禍百姓,怕是難以立下功勛。”
“德行難以看透……”
朱元璋也琢磨起來。
朱青有些感慨,朱元璋在洪武三年開設科舉,這就說明他本身還是不想世家大族在大明朝的朝堂上站穩腳跟的。
要不是洪武三年選上來的進士過于廢物,他也不至于停止科舉。
可在朱青看來,真的是洪武朝的進士太廢物嗎?
恐怕不一定。
真正的原因,恐怕還是因為進士們沒有得到朱元璋的認可。
老朱那是什么人?
絕對不是喜歡看錦繡文章的皇帝,更不像某十全老人那樣動不動出口成章。
老朱喜歡的,是真正能夠給百姓干實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