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寺供奉月光菩薩與大金耀孔雀明王。周元登上望月山抵達月光寺后,看到了涇渭分明的兩類僧人。其中一類身著麻布白衣是為靜修禪僧,另一類身著黃衣僧袍是為護寺武僧。值得一說的是,月光寺的護寺武僧較為兇悍,持有棍棒者少、腰系戒刀者多。那些戒刀的刀鞘上還附掛一面四方流蘇旗,色呈青黃紅白,上繡孔雀明王忿怒相。孔爵沒有騙人,這座寺廟處處有他的痕跡,應該是他遣人所建。但周元有一件事沒看懂,以孔爵的實力為何不自己做那寺中主祭,還要尊月光菩薩高居佛殿。“難道孔爵與月光菩薩有些關系,或者說他想借助月光菩薩之名,掩蓋自己的痕跡。”周元仔細一想,月光寺也好、昭華寺也罷,用這些名號確實比用金耀明王寺好的多。如此一來,其他人便不能僅用寺廟名稱,確定哪些寺廟與孔爵有關聯了。“施主,既不敬拜、又不觀景,所來何事?”一位身著月白僧袍的老僧,看著那件顯眼的天心紫辰袍,便明白來者絕非等閑之輩。為此,招來兩位武僧相伴,主動迎上前去詢問。“大師來的正好,我剛想尋人問路大師便來了,如此也算有緣。昭靈王孔爵引薦我入月魔秘境,還請大師為我引路。”“施主莫開玩笑,大金曜明王不居凡塵、乃東方遍凈天之護法,怎會為施主引薦。”“大師欺我,金曜明王前些天還鎮壓過亂軍,如何不能與我相識。”“原來如此,施主隨我來吧,月魔秘境就在月光菩薩像后,還請施主莫要對菩薩不敬。”白袍老僧見周元說出了金曜明王的俗名,又知道明王行蹤,便放下了阻攔之心。“大師放心,明王既立月光菩薩像,自然有他的道理,我又怎會拂他的臉面。”“好叫施主知曉,東方凈琉璃世界、藥師琉璃光佛有二隨侍菩薩。一位日光遍照,一位月光遍照,名曰日曜、月凈。月光菩薩居東方遍凈天,照徹無邊、總攝群陰,金曜明王為其護法。”白袍老僧見周元不了解月光菩薩的身份,便一邊引路、一邊向周元解釋。總的來說就是,月光菩薩為金曜明王上級,就算與金曜明王有交情,也不能對菩薩不敬。有了白袍老僧引路,周元順利進入寺中后院。不想在院中走了幾步,便遇到了一位熟人。“木德禪師,您為何來此,可是也要入月光寺避難。”云熾盛光寺的慧行大師已換了著裝,沒了精美的七曜光明袈裟,僅有一件麻布月白袍。“彗行大師安好,沒想到月光寺會收留你等。”周元非常佩服彗行道長的運氣,竟然一下躲進了孔爵的地盤。這可真是應了那句話,最危險的地方,便是最安全的地方。不過,現在孔爵已經是星宿宗的金曜星君,彗行大師他們也算陰差陽錯找到組織了。“禪師有所不知,我們云熾盛光寺與眾多星辰廟宇交好,雖不會同行殺業,但收留避難還是沒問題的。”白袍老僧見周元與彗行大師認識,也沒多說什么,只是微微點頭示意周元一同入殿。周元有些好奇月光寺的所作所為,不由開口詢問。“大師為何敢收留盛光寺僧眾?”“金耀明王忿怒殺伐、月光菩薩恩戴照臨,明王殿容不下盛光僧眾,月光殿不缺他們容身之地。”好吧,也不知道孔爵多少年沒回月光寺了,這里的僧眾雖然記得他的名號,卻以月光菩薩為尊。直到周元進入莊嚴肅靜的月光菩薩殿,才知道此地的僧眾為何敬尊月光菩薩,而非金曜明王。那尊三米多高的月光菩薩像身著白衣,左手為拳,安于腰;右手持蓮華,上有半月,又以半月化三形。重要的不是菩薩像自放柔光的效果,而是其頭上的身份信息。東方遍凈天·月光尊者像這一刻周元異常困惑,孔爵到底做了什么,才能得到這樣一尊神像。僅憑白袍老僧之前的說辭就能知道,孔爵這位金曜明王不可能是月光菩薩的對手。哪怕這尊神像的名號,不是月光菩薩、而是月光尊者,也代表了很多東西。菩薩是尚未成佛的修行者,尊者是高僧大德;菩薩救度眾生,尊者為眾生傳法。佛、菩薩、羅漢具有果位,尊者亦有崇高地位。“大師,我愿捐贈金銀靈物,你看我能將這尊菩薩像請走嗎?”“施主莫要胡來,金曜明王為月光菩薩護法,他知道后定起爭斗。”“若是金曜明王同意哪?”“我寺主修月光菩薩心咒,無菩薩神像心咒不成。”“懂了,鎮教之神、求道之因,不可外借。”周元只是被月光尊者像震驚,并非真想據為己有。畢竟桃園土地都是40級boss,誰知道這位月光尊者是多少級的boss。若真的據為己有,其某天突然復蘇來個慈悲普渡,周元估計自己是扛不住的。再者月光尊者與孔爵之間的聯系太過緊密,誰動了這尊菩薩相,估計能讓孔爵化為暴怒狀態。“大師這尊菩薩像太過珍貴,就沒人打過他的主意嗎?”“菩薩顯靈于此,月光遍照、不動如山,若無移山覆海之能,怎可撼動菩薩像。金曜明王除外,他是菩薩護法,能移菩薩位、代菩薩巡游大千。”周元并不相信白袍老僧的說辭,他敢打賭,他一只手就能將菩薩像收入物品欄之中。事實證明他錯了,接觸到月光尊者像的瞬間,屬性面板便給出了反饋。叮,無法收取生命單位。此刻,周元的身軀有些僵硬,他無法相信面前這尊月光尊者像,竟然存在活性。“施主,莫對菩薩無禮,你想去的月魔秘境便在菩薩像后的木門中,請隨我來。”“怎會不敬,見菩薩像生塵,遂以袖拭之。”此時,月光尊者像給周元的感覺十分詭異,明明與土地神像的狀態差不多,為何會是生命單位。“佛菩薩能接收香火,該不會是這些月光僧眾,給供出了什么吧。”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