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銳地捕捉到陳凡眼神中的變化。
白半山卻佯裝什么都沒看到,自顧自地回憶道。
“我爺爺這輩子有過好幾個女人。”
“我爸算是他晚年老來得子,我跟若雪的爸爸出生的時候,爺爺都已經七十多歲了。”
“所以我們出生便含著金鑰匙,并未見過當年老爺子是如何縱橫捭闔,帶領白家發展壯大的。”
“但是我研究過白家的發展過程,也看過家族內部資料。”
“知道老爺子當年只是一個普通的不能在普通的平凡人。”
“出身貧微之家,連飯都吃不上,小時候一度要跟著家人在路邊乞討……”
“老爺子是某一天,突然變得聰慧起來,按照老人們的說法,老爺子當年像是一下子變了個人一樣……”
陳凡身體微微一顫,身體有些僵硬,接著不著痕跡調整了一下坐姿。
他沒想到白半山竟然會主動提這個。
他知道白家的秘密。
通過這段時間的接觸,他猜測白半山應該也猜到了他的一部分秘密。
一直以來,這都是雙方心照不宣的事情。
他沒想到白半山今天竟然要打算攤牌。
關鍵是陳凡還不能制止,只能任由對方說下去。
“老爺子晚年的時候,曾經寫過一首詩來總結自己這一輩子。”
“平日不修善果,只愛殺人放火,忽地頓開金繩,這里扯斷玉鎖,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
陳凡面露詫異。
這首詩他當然清楚,而且很熟悉。
這是《水滸傳》中魯提轄臨死前念的一首詩。
要知道水滸傳中,陳凡只喜歡兩個人物,一個行者武松,一個便是魯提轄魯智深。
所以對這首詩,他可太有感觸了。
“老爺子用《水滸傳》中魯智深的這首詩來總結自己的一輩子,自然是有深意的。”
“白家龐大,蠢貨不少,真正看透老爺子這首詩的真實含義的人不超過三個。”
“我也是在成年后,研究了老爺子的生平跟家族的發展史才想清楚了一件事。”
“老爺子身上有秘密,但是他不能告訴任何人,在生命即將走到盡頭之際,他又不甘心這樣直接帶著秘密離開。所以才有了這首詩。”
“這首詩寫的已經足夠含蓄了,因為我很清楚,他真正想寫的并不是這個,而是另外一首詩……”
陳凡坐在對面,身體從僵硬到最后逐漸放緩。
情緒也從震驚到惶恐最后變成了一種十分復雜的平靜。
作為一個外人。
他竟然能夠一眼就明白白半山的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也知道老爺子到底想要說的另外一首詩是什么意思。
《水滸傳》中魯智深臨死前的這句感慨,其實是有來處的。
它出自王陽明在《陽明心學》中的一句話。
那句話的全文是:“躲天意……”
對面的白半山喃喃開口。
“躲天意,避因果,諸般枷鎖困真我;順天意,承因果,今日方知我是我;一朝悟道見真我,何懼昔日舊枷鎖,世間枷鎖本是夢,無形無相亦無我。”
聽對方念完這句話。
陳凡整個人緊繃的身體徹底放緩,整個人坐在對面,眼神中的光彩變得復雜又感慨。
仔細想想,這句話,何嘗說的不是自己。
前世今生,天意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