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落地小說網

      繁體版 簡體版
      落地小說網 > 大明最強錦衣衛屠戮百官 > 第240章 嘉靖的演技,內閣的變動

      第240章 嘉靖的演技,內閣的變動

      次日早朝,蔣冕直接站了出來。“陛下,臣自感年歲已大,身體每況愈下,想要告老還鄉。”蔣冕辭懇切道。嘉靖聽到這話,頓覺頭疼,自從他登基以來,蔣冕已經數次請辭,之前都被他直接拒絕了,沒想到現在又提了。嘉靖還沒說話,內閣成員毛紀站了出來。“陛下,蔣大人的身子骨確實不太好,臣等明白陛下對蔣大人的心意,君臣相宜,想必蔣大人也是明白的,只是為了蔣大人也到了頤養天年的年紀了。”毛紀作為內閣成員,一直以來都是江南派系的代表,不過自從楊廷和被扳倒之后,楊慎和他又不是一路人,毛紀就低調了很多,平日里能不發表意見盡量不發表意見。不過蔣冕致仕這件事,楊一清是知會過他的,也知會過夏。夏自然明白楊一清將自己抬入內閣打的是什么心思,無非是年紀大了,膽子小了,想要安穩落地罷了。就算是毛紀,如今也已經年過六十,以如今朝堂的局勢,毛紀的野心也沒那么大了,畢竟年齡在這里擺著呢。但夏不同,他才四十多,他的宦海生涯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官場上,你不去主動爭取,回頭就會被別人排擠,會被背后的利益集團換掉。正所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如今夏和毛紀是整個江南士紳集團的代人,毛紀在內閣沒多大話語權,也沒有多少野心了,不過如果將夏抬入內閣,那就另當別論了。如果貿然將夏抬入內閣,皇帝是不太可能同意的,畢竟內閣成員江南的突然出現兩位,雖然仍舊平衡,但以嘉靖之前那么對付江南來。所以才需要蔣冕致仕,給夏騰出位置來。一出一進,蔣冕出去了,按理來說自然要有人補進內閣,順理成章。如今的朝堂,有資格入閣的就那么幾個,韓玠根基尚淺,而且才成為禮部尚書沒多久,自然是沒資格入閣的。戶部和兵部的尚書年歲也都大了,對入閣早已沒了什么念想,想的和蔣冕差不多,面對如今波譎云詭的朝局,新皇登基的這幾年,往往是很多老臣思退的時候。“臣等知道陛下舍不得蔣敬之,不過天下無不散之筵席,蔣敬之確實年歲已大。”楊一清也出列道。嘉靖看到這兩人說出這話,眉毛一挑,差點沒直接開口噴他倆。你倆還好意思說蔣敬之年歲大?你們也不看看你們哪一個比他小了?怎么不告老還鄉?不過這話也就在腦子里過了一遍,嘉靖并沒有說出來,楊一清和毛紀都出來說這話了,那么這件事怎么都透露著不尋常。看來衡器說的沒錯,只要他一出事,有些人就要忍不住冒頭了。既然如此,那就靜觀其變。嘉靖打定心思之后,看向了蔣冕。“敬之,朕是真舍不得你離開朝堂,你的本事朕是知道的,朝中很多事都離不開你。”嘉靖滿臉痛心道。蔣冕聽到這話,心中很是感動,且不論這話是真是假,即便是假的,也不是所有臣子都值得皇帝這么說的。“陛下對臣之心,臣早已知曉,只是首輔大人說得對,這天下無不散之筵席,臣年歲已大,陛下春秋鼎盛,你我君臣終究是要分離的。”蔣冕說這話的時候,眼淚很自然地就流了出來。這倒也不是演戲,畢竟蔣冕在朝為官數十年,如今要離開了,皇帝對自己又是百般挽留,蔣冕心有所感,沒有刻意去控制情緒,在合適的時候流一些眼淚,將來也會留下一對君臣佳話。蔣冕是發自內心的,但朝堂上的其他官員可都是演技派,一個個看蔣冕淚流滿面,也跟著滿臉感動的樣子,似乎都被眼前這一幕君臣相宜的畫面感動到了。毛紀和夏等人更是雙眼發紅。“哎!敬之你既然去意已決,朕再強留,倒是顯得朕不體恤你了,如此,罷了!罷了!”嘉靖也是演技派,說這話的時候一臉的無奈和傷感。“臣多謝陛下隆恩。”蔣冕行了個大禮道。“陛下,蔣大人致仕,他的缺得有人補上,不然很多事都會沒人去做。”還沒等眾人感動完,毛紀直接出列道。“哦?維之以為誰補敬之的缺合適?”嘉靖看著毛紀,問道。毛紀字維之。“臣倒是有一個人選,再合適不過,謝遷謝于喬,以前因為劉瑾被牽連,讓他再次入閣,再合適不過。”毛紀并沒有舉薦夏,夏也不想在此時入閣,他很清楚楊一清打的什么主意,所以和毛紀早就商議好了,舉薦謝遷官復原職。有什么事讓謝遷在前面頂著,夏在后面出謀劃策,如此一來,他夏進可攻退可守,一旦入閣,發生了什么事,就不可挽回了。謝遷七十多歲了,即便再次入閣也只是發揮一下余熱,為夏他們鋪鋪路,做點事,對夏和毛紀而百利而無一害。謝遷如今已七十有二,比楊一清年紀還大不少,同樣是浙江余姚人,王陽明的老鄉,卻是正兒八經的江南派系的官員。蔣冕剛六十出頭,請求致仕,致仕的理由是年歲大了,結果毛紀轉頭舉薦謝遷這個七十多歲的,這事怎么看怎么荒唐。偏偏朝堂上的事,還真就這么荒唐,大家都是裝糊涂的高手,誰也不會去說這件事,誰說了,就會成為眾矢之的。楊一清聽到這話,有些意外,舉薦謝遷是他沒想到的,看來夏比他想的要聰明的多,對局勢,絕不是什么好選擇。他楊一清想要平穩落地,夏追求的是平步青云,但平步青云背后往往跟隨的是萬丈深淵,所以夏很謹慎,他有的是時間,自然不急于這一時半刻。既然他們決定了舉薦謝遷,楊一清自然樂的順水推舟。“臣也以為謝遷合適,他很熟悉內閣的事物,讓他先頂上敬之的缺,干兩年,再另尋良臣。”楊一清說道。“用修,你以為如何?”嘉靖看向沒說話的楊慎,問道。現在的嘉靖上朝,都習慣了問楊慎的意見。“臣也覺得木齋先生合適,他以前在內閣任事多年,對內閣的事物很熟悉,雖然年歲大了些,不過再干幾年應該沒什么問題。”楊慎說這話的時候,略帶嘲諷,特意說了謝遷年歲大,不過也只是過過嘴癮罷了,并沒有反對的意思。“既如此,傳旨,著謝于喬入京復職。”嘉靖拍板道。1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2.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最近日本韩国高清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