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楚突然感到有些迷茫。
離開老家之后,周楚并沒有選擇乘坐馬車回京城。
而是一路沿著官道就這么走著。
所幸這里離京城不算遠,治安還算不錯,沒有攔路搶劫的。
再加上周楚現在的武功,遠非三年前可比。
即便遇到那強人,倒也不怕。
頗有一人獨闖江湖的感覺。
從老家到京城,兩百多公里,周楚倒也不急,走走停停。
此時的周楚,心氣仿佛被抽離了許多。
原本周楚努力賺錢,不說全部,但也有一部分原因是想讓家里過的好一些。
這是驅使周楚的原動力。
周楚來自后世,明白很多道理,懂得的更多。
可懂得越多,心就越圓滑。
有句話說的好,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皆是讀書人。
書讀的多了,懂得道理越多,做任何事,都能找到道理自圓其說,都能自我邏輯融洽。
也就不會有多少心理負擔。
反而是那些沒怎么讀過書的人,做點壞事就過不去自已的良心,整日惶惶不安。
且看這滿朝袞袞諸公,哪個不是讀書人?又有幾人為百姓考慮過。
整日圣人之掛在嘴邊,之乎者也不斷,卻從不干人事。
一個王朝滅亡,最有骨氣的和最沒骨氣的都是讀書人。
正所謂世修降表衍圣公。
有了標桿之后,其他人也就心安理得了。
一直以來,周楚就是怕自已變得和這個時代的讀書人一樣,麻木,看不到人間疾苦。
周楚自問算不上什么好人。
什么人對自已好,自已就會對他們更好。
比如陸家。
卻沒有那么重的家國情懷,也沒有那么多為民請愿的想法。
否則早就想辦法入朝為官了。
現在謀劃的這些,一半是為了自已和家人,另外一半則是為了陸家。
至于未來的新帝,不過是因為陸炳的原因,順帶的。
自已注定得站在新帝這邊。
既然如此,何不早做謀劃?
現在家里人如此,周楚以后和他們也算是劃清了界限。
如此一來,自已做事的原動力起碼沒了三分之一。
頓時感覺渾身沒勁。
很多事說都很容易。
但周楚來到大明之后,畢竟真實的和家人在一起生活了那么多年。
雖然周楚明白要割舍,可一旦真的割舍,心里就會空蕩蕩的。
就像那無根的浮萍一般。
此時雖然已經入秋,但白天仍然很炎熱。
特別是中午,烈日當頭,很多路人都會選擇去路邊的茶檔遮涼。
京城附近本就繁華,各地進京的商人極多。
所以官道旁邊,茶檔很常見。
周楚走了大半天,也有些口渴了,就來到茶檔坐了下來。
“客官要點什么茶?”
茶檔的小二拎著毛巾和茶壺走了過來。
“你們這有什么茶?”
周楚看了一眼茶檔的情況,問道。
此時茶檔之中,除了周楚之外,還有幾人。
其中以一位看上去四十多歲的男人談舉止最不一般。
“回客人的話,有毛尖、龍井,還有高碎。”
茶檔最暢銷的茶,永遠是高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