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申請了好久,才申請到通過衛星聯網,人家國外已經在搞家庭網絡了,也不知道我們什么時候能實現家庭上網。”
林玉瑤記得九十年代末到兩千年網吧盛行,這么推算的話,應該九十年代中期上網就很方便了吧。
那應該快了。
“估計就這幾年了。”
“哦?”
“我猜的,現在各行各業都發展得那么快,咱們就算比人家落后一些,應該也落后不到哪里去。兩千年前,肯定能實現網絡入戶。”
“兩千年?這才91年,還早著呢。”
“也沒幾年了,一晃就過去了。”
九年是一晃就能過去的嗎?
傅懷義覺得可慢了,林玉瑤卻覺得,留給她奠定基石的時間不多。
一旦步入網絡時代,發展之快還得更上一層樓。
搭上這趟車的人起飛,同樣的,思想陳舊不肯上車,或者說上錯了車的人,便會被時代所淘汰。
林玉瑤說她看了很多內外的報紙雜志等等,并不是吹牛,她不光看了,還自學了英語。
以前他們學校教的那點兒英語太有限了,要能派上用途必須得再學。
傅雅彤幫她寄了些學習英語的書籍,還有錄音帶過來,她沒事就跟著學。
如今不能說能與老外正常交流吧,好歹能連蒙帶猜的勉強對話,她還是挺有成就感的。
……
林玉瑤把宋琴和陳秉之叫到一起,三人一起開了個會。
關于對未來的發展。
“咱們得單獨成立一個經紀公司與演員們簽約。”
“這跟直接和咱們簽約有什么區別?”
“有區別,和咱們簽約的是劇,拍完走人。但是可以和經紀公司簽時間,甚至還可以約定必須得拍完多少部劇,一些活動安排也得聽咱們的。”
其實這時候拍劇找演員,還是依賴于傳統文藝體系,到各大歌舞團,話劇團等等去找人,還沒有形成以后那種經紀公司的模式。
這種模式能挑選到功底深厚的老戲骨,但是也有一定的弊端。
那便是人家合作完了就走了,你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把劇捧火了,演員捧火了,下一部劇,對家出價更好,人家就去對家了,結果讓對家賺了大錢。
此消彼長,蛋糕就那么多。
人家多吃一口,你就只能少吃一口。
林玉瑤仔細跟他們說這些規則與道理。
“玉瑤,你的意思是咱們得把好的演員牢牢的抓在自已手里?”
林玉瑤點點頭。
“人家能愿意嗎?”
“總有人愿意,不愿意的咱們少給資源,自已公司的演員就多給資源。”
陳秉之和宋琴面面相覷。
林玉瑤說:“當然,咱們也不是隨便來個人都簽的,只要表現好的演員才提供長期合同。再把違約金提高,否則咱們花大價錢投入進去,把這人捧紅了,他跑了,那咱們花進去的錢不是全白瞎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