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鐘后。
在謝家喝了口水,差不多套完消息的周知衍離開。
他去了趟供銷社,買了鄉下日常走親戚的禮物又送到謝家,跟謝勇又呱唧呱唧扯了半個小時,這才返回招待所。
他回來的時候江綿這邊的針灸剛好結束。
韓新立滿頭大汗的趴在逼仄的小床上,助理正在幫他重新穿好衣服。
周知衍手里拎著要帶回去的東西,走到門口就聽江綿正在感謝韓新立給半山村生產隊出錢修路的事情。
雖說之前江綿已經提醒過不用特意干這種事情,但既然韓新立非要用這樣的方式來表達謝意,甚至連修路的消息都放出去了,那她也就懶得繼續客氣的拒絕。
這次跟唐月過來,除了要給韓新立復診外,也是真的想道謝。
畢竟要不是他,老家的這條路不知道要多少年才能等到公家撥款修好。
不管韓新立有什么目的,這條路修起來后對她老家的隊員們是實實在在的有好處。
韓新立擺擺手:“修路也算是行善積德的好事兒,我們這行本就講究這些,修哪兒不是修?小江醫生就不要跟我說這些客氣話了,畢竟要不是你,我這條命早就沒了。”
江綿:“……”
她其實真的很討厭跟人這樣客氣來客氣去的,真的好麻煩。
可韓新立身份不同,看在修路的份上她也要給這個面子。
來之前她還私下跟唐月打聽過這筆修路的錢到底有多少。
竟是有整整一百萬!
要知道這年頭大米才一毛三分八一斤呢!鄉下的老百姓們別說一百萬,就是一百塊一年都不一定能掙到,而韓新立一出手修路就給了這筆天文數字,難怪整個公社都為修路這事兒爭的頭破血流。
江綿不清楚半山村生產隊修的這條路要花多少錢,但一百萬絕對是綽綽有余的!就算現在半山村生產隊已經建立起了香盒廠,可要湊夠這筆修路的錢不知道得干上幾年呢。
然而這筆在普通老百姓眼中的天文數字對于韓新立而也不過是九牛一毛而已。
從唐月這里簡單的了解到這件事兒后,江綿才重新認識了韓新立的重要性。
怪不得楊書記這么重視一個國外來的資本家,搞了半天這是來了一尊財神爺啊!
江綿微笑:“韓先生只要繼續按照方子治藥,很快身體就能痊愈,時間不早了,我也該回家了。”
她看著周知衍站在門口,起身告辭。
韓新立眼神一暗,沉聲道:“小江醫生醫術這么好,留在這種小地方是真的可惜了。你真的不考慮跟我去省城發展嗎?像省城這樣的地方才是適合發揮你才能的地方。”
江綿搖搖頭:“行醫治病,對于醫者來說不管是在大城市還是偏遠的鄉下都沒什么區別。而且我一個人能力有限,也管不了那么多病人的生死。”
省城的確是個好地方,靠種地糊口的鄉下人沒人不想進城捧上鐵飯碗的,江綿其實也不例外。
可江綿很清楚,不論是她還是奶奶都一樣,并不是一個真正以人命為先的好大夫。
她們的醫術的確可以救人,但要救的人也必須滿足她們的條件。
而恰巧就是這樣的條件,往往成為許多上門求醫的門檻。
里湖公社這樣一個人口貧瘠地勢偏遠的小地方都有人因為江家行醫的規矩而記恨上她們的,更何況省城那樣一座人口數百萬的大城市?
有的時候名聲越大,受到的束縛也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