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爹出書,公爹也要出書。
只不過,老爺子寫的和老杜同志的日記真正是兩回事兒。
他寫的是一個個倒在他眼前的戰友,寫的是那一場又一場悲壯的戰場。
“我完全批改不了,我連很多專業術語都不懂,我頂多改一改錯別字。”田靜道:“最難能可貴的是,老爺子這么大的年紀了,還能將戰爭年代的事兒一清二楚的描述出來。”
“聽姑姑說過,老爺子當年還在上大學,一九三一年抗日戰爭爆發,他就坐不住了,多次說要去參軍,老人不允許,后來在學校直接去了前線,當時奶奶又生氣又擔心。”
“是啊,在那個特殊的年代,有那么一群熱血青年拋下了富貴安逸舒適的生活沖向了前線。”
說起這事兒讓杜紅英想起了沈大娘家唯一的男丁,他是開飛機的。
杜紅英將沈少爺的故事講給了田靜聽。
“姐,我有一個建議,不知道老爺子同不同意。”
“你說?”
“老爺子寫的書基本上沒有他自己,都是戰友,我建議,不如就寫個體,把一個個鮮活的生命變成了烈士,把沈大娘家的那個少爺,把咱們鎮上烈士陵園的那些烈士都寫進去。”
“不錯不錯,這個建議很好,老爺子肯定會同意的。”
果然,趙崇剛聽到田靜的建議后拍手稱贊。
“田老師,感謝你提的這個建議,很好很好,我就是想寫他們。”趙崇剛有些激動:“我上了年紀了,說不定哪一天就下去見他們了,我在,還能記得他們,我不在了,他們做過什么沒人會知道。”
“看了老杜同志寫的書,我就尋思著我也要寫,我要把當年一起浴血奮戰的戰友們都寫下來,盡管他們很多以前都沒有大名的。”
什么田三王四肖五,都是些窮苦人家的孩子,十二三歲,人還沒有槍桿子高就跟在了隊伍后面。
只要聽說是這支隊伍打鬼子,這些孩子從不畏懼,從童子軍開始參加戰斗,有些還沒來得及長大就倒在了槍林彈雨中,有些一年年長大一步步成才,最后成為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中流砥柱……
“你看看啊,這前面幾個,都是當年跟在我們連隊的孩子,跟在隊伍后面時問過他們,他們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有沒有大名。空閑的時候政委就會給他們取名字,當時很高興,但是點名的時候叫到那個名字他們自己都沒反應過來自己叫什么,最后干脆依然恢復了田三王四肖五的稱呼。”
“因為父母被鬼子殺害了沒有家,就把部隊當成家,說起殺鬼子,他們一個個都沖在前面,后來,他們又都倒在了鬼子的槍下,倒在了我面前。”
說起戰友,老爺子眼眶發紅……
杜紅英都有點擔心他過于激動引起高血壓,連忙安撫他。
“爸,您看您這書是自己寫還是我找一個人來,您講,他寫?”杜紅英連忙轉移話題:“現在的年輕人打電腦比手寫得快,您一邊說他就一邊記錄了,然后再讀給你聽,你要覺得寫得好就留下,寫得不好就可以現場調整,到時候要出版可以打包成一個文件夾直接發送郵箱……”
“嗯,不錯不錯,這個方法好。”老爺子聽了眼前一亮:“你是不知道,我這上了年紀了,眼睛也不太好,寫字又慢,幾天幾夜才寫一個人的事兒出來,我都擔心寫不了幾個我就走了,那怎么對得起我的那些戰友呢?”
他寫,他要趁現在還活著,還得記得,沒有糊涂,要多寫,把他記得的每一個戰友都寫下來。
杜紅英立即就去找合適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