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兵,你給我開藥治治。”
一聽說中醫,趙崇剛想起來了,到處求神拜佛干嘛呢,救星不就在眼前嗎?
“老爺子,骨科這一方面我還真不是最擅長的。”
要是一個年輕人,一般的骨折杜紅兵肯定沒問題,揉揉捏捏不給接上了。
但老爺子已是九旬高齡,還是粉碎性的,杜紅兵自知自己本事欠缺些。
“我們醫院的朱大夫,是骨科圣手,祖傳的,要不您試試?”
杜紅兵介紹道:“朱大夫祖上在明朝時還曾是宮里的御醫,有一手正骨的好本事。”
“行,試試,我轉院,轉到你們醫院去。”
人民醫院轉到中醫院,趙崇慶完全不能理解。
“大哥,中醫是好,但是中醫很慢,而且,這是粉碎性骨折,你還是就在住院吧。”
趙崇慶是留過洋的人,接受過西方教育,對中醫從內心上來說是有點抵觸的,因為她覺得完全沒有一個體系,什么草草藥都能治病?殊不知,那些草草藥含有各種各樣成分,也可能是毒呢?
這些沒經過化驗的東西給一個年邁的老人用,風險太高。
“爸,要不您還是在這兒住院,我們請朱大夫過來為您看看如何?”
杜紅英也不敢輕易挪動老爺子。
真的,就是上了年紀后一倒床身體各項機能完全可能會出現問題。
姑姑趙崇慶一直主張送回京城,老爺子倔強的不走,現在又說要去中醫院,姑姑還是反對,折中一下,請朱大夫過來看。
“那行吧,紅兵,有勞你幫我請一下朱大夫。”
“好,我回去請他。”
說真,這種事兒在行業都是犯忌諱的,跨醫院診治,不是那個人根本就請不動朱大夫。
朱大夫很佩服杜紅兵,杜紅兵也很敬佩朱大夫,就是英雄之間惺惺相惜的那種感覺。
所以,這次請朱大夫出診是以病人家屬的身份去請他幫忙的。
“朱大夫,勞煩您走一趟了。”
杜紅英也認得朱大夫,今年六十六歲了,是中醫院返聘的骨科主治醫師。
他在中醫院有兩個特點:一是可以騎自行車直接到自己的門診辦公室;二是掛號找朱大夫,掛號費只收一元錢現金,是他自己收。
朱大夫是全中醫院唯一一位自己收患者錢的大夫。
他有一門祖傳的跌打損傷膏藥,每貼只需要五毛錢,也是他自己收錢自己給藥。
患者好評如潮,是中醫院骨科的一塊金字招牌。
如果不是年紀這么大的老爺子,杜紅英自然是主張找朱大夫的。
但老爺子情況不一樣,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只能請朱大夫到人民醫院來。
“杜總不必客氣,杜醫生讓我來我就來了,也不是外人。”
朱大夫給老爺子也把了脈,然后摸了盆骨的位置。
“朱大夫,我爺爺做過x線平片及ct檢查,我去主治醫生那里把片子拿過來您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