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少寧是很佩服自己的。
喝了兩口水,還是從小朋友口中套出了話。
這家人姓黃,是劉家山村為數不多的外姓人家之一。
小姑娘叫黃小麗,今年十三歲。
白少寧看她面黃肌瘦的,頭發也是稀黃的,個頭很小,一度以為只有十來歲呢。
一問家庭成員,小姑娘小聲的告訴他。
“爸爸媽媽出門打工了,我和婆婆在家。”
明白了,這是留守兒童。
“爸爸媽媽什么時候回家一次?”
留守兒童也是白少寧關注的重點之一,他的畢業論文就是寫的這方面的,當駐村干部就要關注村民的方方面面點點滴滴。
“三年都沒回來了。”黃小麗道:“爸爸寫信回來說老板沒發工錢,他們沒有回家的路費。”
“那你爸媽寄錢回家了嗎?”
“沒有,老板沒發工錢,沒錢寄回家。”
“我爸爸只有一個眼睛,我媽媽不會說話,他們是生產隊劉星辰帶出去打工的,劉星辰也沒回來,都說沒拿錢錢。”
“那你們靠什么生活?”
“奶奶種菜,每一場都趕場賣菜,但是今年奶奶生了兩場病再加上天干,收成不好菜的賣相也不好看,昨天奶奶挑到街上去賣了一斤兩毛錢。”黃小麗道:“奶奶說我下學期的學費都還沒湊夠,要是爸爸不寄錢回來,我可能就上不起學了。”
“你們家沒有低保嗎?”
老的老小的小殘的殘,這正是低保扶持的對象呀。
“沒有,我們沒錢給村長家送禮。”黃小麗搖了搖頭:“再說了,低保都是給劉家的人,不會給外姓人。”
啥玩意兒?
再問,黃小麗知道的就不清楚了。
“反正我看到過劉林的媽媽背了兩只大公雞去給村長,他爸爸在外面做包工頭,有錢,但是他們家還是在拿低保。”
白少寧氣笑了!
好一個以權謀私的村長!
白少寧想打開電腦看郵箱,根本就沒有網。
抬頭看了一眼這破舊的屋子,晃蕩在半空中的燈泡很小,應該是五瓦的電燈泡。
“你們家有沒有電視?”
“沒有,買不起,奶奶還說,電視什么的都是要花費電的,電費很貴。”
“你們家一個月交多少電費?”
黃小麗搖了搖頭。
“沒有電費,奶奶說要節約,我們都是天黑就睡覺,天亮起床,不用開電燈。”
一個五瓦的電燈泡都是擺設,真正是不入戶不知道百姓的苦!
這讓白少寧見識到了什么叫真正的窮!
就這樣的人家,居然不是低保戶。
白少寧很憤怒,但他早已養成了不喜形于色的本事,只默默的離開。
“叔叔……”
喊自己的?
白少寧懷疑的指了指自己:“你叫我叔叔?”
我有那么老嗎?
“叔叔,你有手機,可以幫我打一個電話給我爸爸嗎,我想爸爸了,問問他什么時候回家。”
“你爸有電話號碼嗎?”
“有,之前寫信寫過的。”黃小麗飛快的跑回屋里翻出來一個舊的作業本,上面寫著碩大的幾個數字:“這就是爸爸廠里的電話。”
白少寧看了,這是外省的。
“行,你爸爸叫什么名字?”白少寧一邊拔號碼一邊問。
“我爸爸叫黃富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