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對對,我們也有福。”陳冬梅道:“我們雖然也是農村人,但是我們的兒女孝順,有出息,有福氣。”
“是啊,我們是農村人中很特殊的存在了。”
邱瓊先經營過多年的小生意,口才一流的好,親和力強,在山莊和來養老的老太太早就打成了一片。
一閑聊,整個養老山莊沒有退休工資的農村老太太就她和陳春花、陳冬梅三人,其他的老太太都是城里人,年輕的時候她們都有工作,現在年老了也都有退休工資。
“姐,去博物館看看。”
“好,看看。”
左邊是陶博物館,右邊是私人博物館。
她們主要看的是私人博物館。
“杜總好!”
看到杜紅英帶著一群老年人過來,王逢中精神抖擻的微笑招呼。
“不錯不錯,人很精神,普通話也很標準。”
“嘿嘿。”被杜紅英這么一夸,王逢中倒是不好意思起來了:“托杜總的福,都是館里教育得好。”
別看他只是一個賣門票的,但是他很認真負責,每周館里的培訓會議絕對參加,還會做好記錄:哪些地方做得不好要改進;哪些地方做得不錯繼續發揚……領導說啥就是啥,聽指揮變優秀,不給館里抹黑,異常珍惜這份工作。
要知道,這份工作簡直是好到他心尖上了。
親戚朋友都很羨慕他有這樣的好運,有杜紅衛那樣有出息的同學,沾了光了。
“買票。”趙大瓊掏錢:“買六張票。”
“不用買票。”王逢中和杜紅英異口同聲。
“那不行,得一視同仁。”趙大瓊道:“我們不能搞特殊。”
“真不用買票。”王逢中道:“你們沒的搞特殊,這個博物館對學生和六十歲以上的老人都是免票的。你們這一行人除了杜總都是六十以上了吧。杜總自然是不用買票的,所以都不用買。”
“確實除了紅英都是六十以上了。”趙大瓊笑了:“一晃我都到了享受老年人免票的年紀了。”
“這也是一種福氣。”杜紅英笑道:“走吧,進去看看。”
進門的右手墻面上,是這個叫鄉野人家的私人博物館建設初衷和館藏物件的由來簡介。
杜天全的人頭像赫然在例,下面則是他的生平簡介。
一個農村木匠出身,一路從生產隊長干到了縣農委辦主任,而館藏物件共三千六百二十八件,有兩千八百六十六件都是由退休后的杜天全個人愛好收藏的。
“杜姨父真了不起!”
看著那張熟悉的面孔,趙大瓊眼角濕潤:“我永遠記得杜姨父為我撐腰、為我轉戶口、送我和妞妞去軍區的那些事兒……”
“陳二姐,你愛人確實了不起。”吳老太認真看完簡介:“早聽說這個博物館是你愛人收藏的物件占多數,如今看了你愛人的生平事跡介紹,都可以寫一本書了……”
吳老太她們幾人在閑聊,杜紅英腦海里一直回響著一個聲音:可以寫一本書。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