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大伙兒停下來休息吃飯時,百姓們熱情的給蔣文淵一家分享了自己帶來的鮮野菜窩頭。
蔣文淵也不嫌棄,接過后,也把自家帶來的大白饅頭給大家分了一半兒。
一直沒開口的景衍,問正在坐在地上,一身粗布衣服啃野菜窩頭的蔣文淵道:“大人一直都是這般做的嗎?”
蔣文淵咽下嘴里的窩頭笑著道:“臣生于微末,來自百姓。
即來肅州,這些便也都是臣的父老鄉親。走到他們中間去,聽聽他們心聲,急他們所急,想他們所想,這是為官之本。
為君也是一樣。
臣,曾在一本書上看到有一位千古先賢,他曾說過這樣一段話。
(君依于國,國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猶割肉以充饑,腹飽而身斃,君富而國亡。幫人君之患,不自外來,常由身出。
夫欲盛而費廣,費廣而賦重。賦重則民愁,民愁而國危,國危則君喪矣。)
臣的老父親也曾說過一句大逆不道的話。
他說,我們這些泥腿子不在乎誰當皇帝,我們只在乎哪位皇帝能讓我們吃飽飯,過太平日子。
公子將來是要挑江山的人,久居廟堂容易一葉障目。
有空時,可多去民間走走,了解百姓疾苦。如此,大夏基業方可萬年!”
景衍聞,起身對他抱拳深深的揖了一禮:“衍,多謝國公教導!”
蔣文淵亦起身回了一禮道:“不敢,公子不怪臣僭越就好!”
當晚,景衍就給他爹寫信,讓人快馬加鞭送進京,大意是,父皇你修那什么狗屁避暑行宮的事可以省省了。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