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升階忙上前一步解釋道:“宋部堂、郭部堂,這是鐵路司效仿京里的那些工坊,為工匠們安排的夜課。”
“每日晚飯后一個時辰,建筑學院抽調過來的學子,鐵路司的書吏或識字的工匠師傅,會教大家認字、識數,還有就是講解修鐵路的規矩和門道。”
他指著其中一塊木牌:“二位部堂請看,那塊牌子上寫的就是軌距四尺八寸,師傅在講為啥是這個尺寸,寬了窄了有啥壞處,還有那邊,在講枕木鋪設的間距和夯土的要領……”
郭允厚走近一處人群,只見一位老師傅正拿著一截木棍當教鞭,指著木牌上的“坡度”二字,用濃重的山東口音講解:“這坡,不能太陡,太陡了,鐵牛(蒸汽機車)拉不動,咱們修路,就得算準嘍,哪里該挖,哪里該填,圖紙上畫的線,就是咱的命根子!都得記牢嘍!”
工匠們聽得全神貫注,有的還拿著小木棍在地上比劃著模仿寫字。
“好!好!好!”
郭允厚連說了三個好字,臉上是抑制不住的笑意。
轉頭用滿是贊賞的目光看著倪元璐,滿臉欣慰道:“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讓他們識字明理,知曉技藝之根本,這比單純讓他們出力氣強百倍,此乃長久之計,鐵路司此舉,功莫大焉!”
宋應星更是感慨萬千,他本就是工部尚書,科學院大祭酒,又在朝中任官這么多年,對工匠的重要性,比大部分人都看得明白。
眼前這景象,工匠們能吃上飽飯,吃上肉,晚上還能學習識字和專業技能,這些都是前所未有。
他重重的拍了拍倪元璐的肩膀,一連潮紅道:“鐵路司此舉,并非僅修一路,更在育人,識字明理,通曉技藝之精要,假以時日,這些工匠中必能涌現出獨當一面之人才,鐵路之興,國之大業,根基正在于此,汝玉、彭尼,此事你們辦得極好,當持之以恒!”
倪元璐忙是拱手道:“二位部堂謬贊了,下官等只是覺得,鐵路是新生事物,光靠幾個懂行的官吏遠遠不夠,非得讓千千萬萬親手鋪設鐵軌的工匠們,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這路才能修得又快又穩又好。”
“這些工匠學成了,將來就是京西、京張鐵路的骨干,甚至能去教更多人。”
郭允厚重重點頭道:“好,有這份心氣,有這些肯學肯干的工匠,本官總算是可以放心了。”
待眾人回到通州城的時候,朱由檢已經命人準備好了酒宴。
看到一臉興奮的郭允厚和宋應星,朱由檢笑道:“朕看二位卿家的臉色就知道,此行當很是滿意,然否?”
郭允厚率先拱手道:“回陛下,臣要替鐵路司向陛下請功,臣等剛才在城外的營地……”
待郭允厚說完后,朱由檢看向倪元璐和蘇升階二人道:“鐵路司教工匠們識字的事,朕也聽李朝欽說過,本想去實地看看。”
“沒想到他們二人倒是比朕先行一步。”
“也罷,既然能夠得到兩位卿家如此稱贊,想必是辦得不錯。”
“既如此,朕倒真得好生賞賜卿等一番。”
倪元璐聞,當即面色一肅道:“陛下,這都是臣等該做的,當不得陛下和兩位部堂如此夸贊,更不敢受賞。”
“有功就要賞。”
“官職,朕是不能再提拔卿等了……”
略一沉吟,朱由檢轉頭對方正化道:“方正化,從內帑撥付三千龍鈔,賞賜鐵路司三位卿家。”
“是,皇爺。”
“臣等謝陛下。”
李朝欽也很是好高興,他也沒想到,竟然還有這種好事兒。
似是想起了什么,朱由檢又道:“對了,固安那邊,內廷建的宅子,給三位卿家也留出一套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