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輔你呢?你是什么意見?”
朱由檢又對溫體仁問道。
溫體仁起身,微微躬身道:“啟奏陛下,臣以為孫閣老剛才所說,乃老成謀國之,對扶桑不可操之過急,當徐徐圖之。”
朱由檢微微頷首。
“那內閣稍后給朕上一道奏本。”
“朕的意思,扶桑國主可以來京,但其國內的大名、貴族,要盡皆處理了。”
“另外,要在扶桑各地,推行移風易,此事就交給禮部來負責。”
溫體仁和來宗道兩人趕緊躬身領旨。
輕咳一聲,朱由檢又開始了下一個議題。
“咳咳,還有一件事,就是對各藩國的劃分。”
“李卿,你是兵部尚書,你先說。”
李邦華拱手道:“陛下,臣請去往武英殿,對照沙盤方可有的放矢。”
朱由檢眉頭一挑,點頭應道:“就依卿所。”
說完,朱由檢直接起身,當先向著殿外走去。
想到自己的這些大臣,全都是一把年紀了,朱由檢又轉頭對方正化吩咐道:“命人取傘來。”
“是,皇爺。”
一眾大臣皆手舉油傘,跟在朱由檢的身后,向著武英殿而去。
一進入武英殿,朱由檢轉身對李邦華道:“李卿,近前來。”
“是,陛下。”
李邦華走到武英殿中那座巨大的沙盤前,接過方正化遞過來的細小指揮棒,直接指在了耽羅島的位置,開口道:“陛下,這里,必須牢牢地握在朝廷的手里。”
“前元之時,蒙元朝廷曾在這里牧馬,臣以為我朝可以效仿之,命人在島上培育戰馬,建造艦船,一旦扶桑有變,朝廷可以快速調動兵力。”
“其次,五島也要受朝廷直管,朝廷可以在此駐軍,設立水寨。”
“至于說筑紫島,臣建議可以將之單獨分給某家藩王。”
“但朝廷需要在鹿兒島駐軍,鹿兒島及其周邊五百里,劃為鹿兒島都司,受兵部管理。”
“扶桑南海道亦可以單獨封給某一家藩王。”
“山陰山陽兩道,也可以按照現在的劃分,分別賜個兩家藩王。”
“而畿內,按照朝廷當初和島津家的商定,是要賞賜給他們的。”
李邦華的話音一落,吏部尚書周應秋就出反對道:“陛下,臣反對。”
“據扶桑送進京的軍報,島津家在朝廷隨扶桑的戰事中,并未幫上太大的忙,無非就是牽制了筑紫島日向、大隅等國大名,在王師進攻大阪的時候,充當了一次先鋒。”
“單憑這樣的功績,就將畿內賞賜給島津家,臣以為不妥。”
周應秋的話,頓時引起了許多人的贊同。
“臣附議。”
“臣也附議。”
……
朱由檢擺了擺手道:“當時也是權宜之計,不過,既然已經答應了對方,那朕也不好食而肥。”
“此事,朕看就這么定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