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自己暫居的東跨院,方正化小聲道:“皇爺,要不還是先回京吧,朝廷要對天津三衛進行革除,臣恐……”
朱由檢半臥在羅漢床上,笑道:“怎么?你還擔心三衛會鬧出兵變來?”
下一刻,朱由檢面色一肅道:“朝廷在南方已經裁撤了大量的衛所,北方這些人,也都早就有了心里準備。”
“況且,這些地方衛所,這么多年逃役嚴重,一個衛能拉出一千人就不錯了,就憑這些人還想要兵變?”
方正化面露憂色道:“皇爺,九邊重鎮可是還有數量不少的衛所,若天津的消息傳出去,那些人難保不會生出什么心思。”
朱由檢擺了擺手道:“朕已經下旨,命冠軍侯曹變蛟回京。”
“等其回京,就讓其協助遼國公,共掌京營,一旦有事,朝廷可以立即派兵平叛。”
“不過,你說得也有道理,我們是該回京了。”
“天津這邊的事,交給李若璉、黃泰運和王永光他們就好。”
方正化聞,原本有些憂心的神色,瞬間變得輕松起來。
“皇爺,那楊潤他們,當如何處置?”
“朕既然答應了不動他們,那就絕不會動他們。”
“讓李若璉和王永光二人看好他們就是,等改制結束后,就讓他們去募兵、練兵。”
“天津這地方,乃京城之咽喉,當駐守兵馬,以備不測。”
“是,皇爺,那臣這就著人去知會他們。”
……
第二天。
朱由檢就帶著郭允厚和宋應星二人,踏上了返回京城的水泥路。
“宋卿,這路還是太窄了,工部就沒有再修一條路的計劃嗎?”
馬車速度上不來,朱由檢實在是忍不住,對坐在自己下首的宋應星抱怨道。
宋應星聞,哭笑不得道:“陛下,水泥的造價這兩年雖是有所下降,但產量始終是上升緩慢,我大明如今要用到水泥的地方,實在是太多了。”
“京津之間正在修建鐵路,這水泥路,就暫時先這么用著吧。”
“工部倒是計劃,修建一條從京城通往山海關的水泥路。”
說完,宋應星看向了郭允厚。
郭允厚當即拒絕道:“暫時不行,水泥路相比鐵路,性價比還是差了一些,有修建水泥路的錢款,不如用來修建一條鐵路。”
聽到性價比三個字,朱由檢很是意外的看了郭允厚一眼。
宋應星卻反駁道:“鐵路是鐵路,水泥路是水泥路,兩者并不相通,郭部堂當知道,這水泥……”
“長庚不必再說,戶部是決計不會答應的。”
“朝廷現在修路,當先將可以短時間內,獲得收益的道路放在前面。”
“至于京城至山海關,郭某看不到會有什么收益。”
見郭允厚拒絕的泰頓很是堅決,宋應星也不再堅持。
隊伍用了整整一個上午的時間,也才走了不到三十里,就在朱由檢他們打算停下,在路邊的客棧暫時休整的時候,數名錦衣衛正策馬急速前來。
方正化聽為首的一名小旗秉奏后,眉頭一緊,快步走到朱由檢身側,低聲道:“皇爺,魯王府的船隊抵達天津了。”
“魯王府?”
朱由檢先是輕聲嘀咕了一句,旋即忽的反應過來,忙是追問道:“人呢?是從哪里返回的?可帶回了海圖?魯王他們現在在哪里?”
他這一連串的問題,直接將方正化給問懵了。
方正化哭笑不得道:“皇爺,回來的是魯王府的承奉正周德延,據錦衣衛秉奏,船隊是從北亞墨利加返回。”
“其余的消息,錦衣衛并未回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