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檢李邦華如此說,輕輕點頭道:“卿之,朕以為可,但朝廷還是要拿出一個態度,是戰是和?”
“戰的話,各部衙是不是要立即做好準備,兵馬從哪里抽調,糧草和民夫的問題如何解決,和的話又該怎么和?”
“洪承疇在題本中提出,希望朝廷可以冊封多和多沁,拉攏對方,和準噶爾一起征討蒙兀兒人,諸卿以為如何?”
李邦華皺眉道:“陛下,臣以為,打是一定要打的,就算是我大明不想打,恐怕蒙兀兒人也會輕易放棄關西七衛,尤其是哈密。”
“但接下來是戰是和,恐怕還是要看后續態勢的發展。”
朱由檢輕輕點了點頭,目光落在了郭允厚的身上。
后者深吸一口氣,起身道:“陛下,臣不建議這個時候對西域大規模用兵。”
“山陜這兩年的旱情愈發嚴重,得虧朝廷一直在不斷遷出人口,推廣新糧的種植在,這才沒有出現易子相食的慘劇。”
“且,在此之前,朝廷就已經命新樂侯前往陜甘籌措軍需,現在如果再加碼的話,陜甘等地恐難以提供。”
“若朝廷對西域大舉用兵,那所需的糧草就是一個大問題,總不能所有糧草,都從京畿往西北運送吧?那路上的消耗就是一個無底洞。”
“朝廷若征發十萬兵,所需民夫就得三十萬,每名民夫按照一個月兩枚銀元算,光是餉銀就高達六十萬枚銀元,合因三十萬兩。”
“三十萬民夫路上所消耗的糧食,也要三倍之,十萬大軍每月所需的糧食按四萬五千石算,三倍之就是十三萬五千石,兩者相合就是十八萬石,這還是只是一個月的消耗,若戰事一旦綿延,這個數字絕對打不住。”
“戰馬每月消耗……”
“這還只是糧草,如果再加上火藥、火器等軍械,戶部一時間決計難以支應。”
郭允厚說完后,工部尚書宋應星也起身道:“陛下,除了糧草,火藥好火器的消耗也很大,光是蜀王那邊,之前就幾乎將工部的火藥抽調一空。”
“王恭廠那邊現在正在日夜趕工,填補倉房空缺,以及惠安伯那邊的需求,若西域戰事擴大,火藥的缺口恐怕會很大。”
兩人這番話,讓坐在西邊的一眾武勛皆是眉頭緊鎖。
就連朱由檢也覺得頭疼的緊。
“兩位卿家的意思,朕聽明白了。”
“之前無論是朝克圖,亦或是圖魯拜琥,朝廷在征討他們的時候,軍中多是征調的蒙古各部,尚可以就食與敵。”
“但若要對蒙兀兒和準噶爾動兵,則需要對西域增兵,一旦增兵,那朝廷就需要加大糧草和火藥、軍械的供應。”
“但現在的朝廷,難以抽調出足夠的物資,然否?”
“陛下圣明!”
郭允厚和宋應星兩人,聽完朱由檢的總結后,齊齊躬身應道。
“你們呢?你們是什么意見?”
朱由檢又看向那些武勛們。
孫繼浚看了眼不發一的徐希臯,起身道:“陛下,臣剛才聽郭尚書說,戶部一時間難以支應,那就是說如果給戶部足夠的時間,這些東西都是可以籌措出來的,對嗎?”
最后兩個字,孫繼浚是看著郭允厚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