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于中此時也站了出來,站在高臺上,朗聲道:“李指揮使說得沒錯,金家煽動百姓作亂一案,證據扎實,也經過法司復核,沒有任何問題。”
“諸位同窗,諸位鄉親,他們都是一丘之貉,官官相護,他……”
“將此人拿下!”
李若璉不等為首那人說完,當機立斷,對底下負責維持秩序的錦衣校尉命令道。
“誹謗朝廷命官,當真是好大的膽子!”
“將這些人全都帶下去,押赴詔獄。”
李若璉也火了。
本來,一場公審,坐實金家的罪名,也可以借機展示一下朝廷的決心。
沒想到,最后竟然鬧了這么一出。
待這些士子被錦衣衛帶走后,圍觀的那些百姓也都趕緊散去,生怕遭了無妄之災。
“靳部堂,你我走一趟孝陵吧。”
李若璉陰沉著臉,對靳于中說道。
后者點了點頭,輕嘆一聲:“唉,走吧,是得去向陛下請罪。”
其實,不用他們走一遭,朱由檢也已經知道了發生在西安門外的事兒。
“這些人當真是好大的膽子。”
朱由檢聽完方正化的稟奏后,臉色也有些不好看。
“皇爺息怒,這些人并不能代表江南百姓,只是代表他們自家罷了。”
方正化見朱由檢神情不對,趕緊出勸慰道。
“朕知道,只是這輿論是得想辦法掌控在自己手里了。”
朱由檢也是想起了后世偉人的話。
輿論陣地就在那里,你不去占領,敵人就要去占領。
大部分人都是盲從的,他們極容易被蠱惑,尤其是南方這個地方,自五代以后就一直是士紳階層的自留地。
隨著經濟重心南移,南方士人階層開始逐步掌控話語權。
如果不加以限制,絕對會造成南北分裂。
前宋的趙匡胤,就曾留下祖訓,南人不可為相。
當然,老趙家那些皇帝也沒聽他的。
朱由檢在偏殿中來回踱步半晌,心里冒出個念頭。
是不是可以辦一些報紙呢?
大明的識字率雖然比不上后世,但絕對超過其他朝代。
要不然也不會出現那么多話本小說。
四大名著,其中三本出自明朝。
這就證明,市井之間識字的人不在少數。
只是,該讓何人去做這個報社總裁官呢?
這個人最低也得在文壇中享有盛譽,就像是當初的解縉。
其次,還得出身干凈,不能是士紳階層的代人。
最重要的,這個人得忠于大明。
想了半晌,他也沒找到一個合適的人。
而與此同時,正在趕往孝陵的李若璉,也被孫光給攔了下來。
“緹帥,蘇州傳來了消息。”
孫光翻身下馬,面色有些凝重,壓低了聲音,對馬背上的李若璉稟報道。
“說!”
李若璉面色一沉,簡意賅。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