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修好后,今年的碼頭真的熱鬧多了。
有些漁民打回來的魚,都不用低價賣給收購處,自己擺攤賣也能賣完,一船魚貨下來有些人能多賺十幾塊。
不僅鎮上多人來買魚,而且還有車子來向漁民收海鮮。
村里的人真的切切實實的體會到了什么叫“路通財通!”
本來以為修好一條路只是方便去鎮上,沒想到竟然還打通了財路。
周承磊看著這么熱鬧的碼頭,心里想建議村委會在碼頭附近建一個小型的海鮮市場。
他們村委會是有錢的,平時收購處賺的錢,還有他之前買海灘那些錢。
但是村委會商量過打算將全村的路都修了,方便村民。
等過完年,他再提意見,看看大家是更想建一個小型海鮮市場,還是修路。
修路,方便家家戶戶出門,建海鮮市場能夠給村民帶來更多的收入,但是不會是全部村民。
有人看見周承磊一家過來,問道:“阿磊,你們家的貽貝賣嗎?”
是隔壁村的人,江夏不認識。
江夏見周承磊沒反應,抬頭看了他一眼,拉了拉他的衣袖:“有人問你貽貝賣不賣。”
人太多了,太吵,他耳朵不好而且剛剛他又走神,還真沒聽見,周承磊看過去:“不好意思,剛剛在想事情。今天只抓了十幾斤,都是留給家里吃的,你問問國棟和永國他們吧。”
那人聽了就道:“行,那我問問他們,我剛剛看見永福叔拿了一大袋貽貝就問問。對了,你們養的貽貝是賣去港島的嗎?能賣多少錢一斤啊?”
“我爸那些是一早出來收來家里吃的,一塊左右吧。”
那人聽了咋舌:“這么貴啊!都趕得上最大的扇貝了。”
周承磊笑了笑:“這畢竟是海外來的,本地沒有。我們還要去市里一趟,下次聊。”
“好,你去忙,下次有空我到你家喝茶。”
“好。”
周家一家人繼續往自家的漁船走去。
那人去找周國棟買貽貝。
今天天沒亮周國棟和周永國就約好了一起出海去摸扇貝和收一些個頭大的貽貝到碼頭賣,賺些錢。
潘帶娣問對方:“大林,剛剛你向周承磊買貽貝,他說多少錢一斤?”
潘大林:“他沒說多少錢一斤,他家的不賣。我去找周國棟問問。”
有人聽了就道:“阿磊剛剛不是說了一塊左右一斤?那玩意這么壓秤,竟然也賣一元一斤這也太貴了!”
潘大林:“那是賣去港島的價格,港島的價格,能和咱們漁村相比嗎?”
“賣去港島一元一斤,他們養了那么多,不是很賺錢?”
“當然賺錢了!我估摸著一根木樁就能收十幾二十斤的貽貝。早知道當時就跟著養!村委會都問大家要不要跟著他養了,沒幾個人敢試,蠢啊!”
潘帶娣:“現在跟著養也不遲啊!養一年,下一年就可以賣了!”
她都想叫她兒子租海灘養。
他兒子認識港島那邊的大老板,比周承磊有門路多了!
“現在還養啥啊?海灘都被他們租完了!”有人前段時間看見這些貽貝長得好,就去大隊問了。
“對,可以承包的海灘全都租出去了,剩下的海灘不能租出去了,大隊的人說要留著給村里的人趕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