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天殿內,朱標正凝視著墻上巨大的西域輿圖,指尖輕輕劃過哈密的位置,思緒萬千。
此時,太監李諳匆匆走來,躬身稟報道:“陛下,魏國公、永昌侯等將軍,以及兵部尚書、禮部尚書、工部尚書等人求見。”
朱標微微一怔,隨即沉聲道:“宣!”
不多時,徐輝祖、藍玉、卓敬、陳迪、鄭賜等人步入御書房。
看到李祺也在,眾人臉上露出會心的笑容。
朱標抬手示意:“都坐吧!”他當然明白這些人此行的目的,從他們急切的神情便能看出,定是為了西域之事而來。
兵部尚書卓敬上前一步,神色嚴峻,手中緊握著一份奏疏,聲音中帶著難以抑制的憤怒:“陛下,剛剛甘肅巡撫許進來奏,哈密國忠順王侄兒脫脫勾結吐魯番首領殺害忠順王安克帖木兒,自稱蘇丹,并且叛出我大明,投靠吐魯番。”
“吐魯番蘇丹速檀阿力更是兵犯我嘉峪關,燒殺擄掠,致使我大明死傷無數。”說著,他將奏疏恭敬呈上。
“忠順王的侄兒脫脫勾結速檀阿力殺了安克帖木兒?”朱標聞,滿臉震驚,急忙接過奏疏,目光如炬,快速瀏覽起來。
哈密,地處西域與中原交通的咽喉要道,戰略地位極其重要,是明朝“隔絕西番,屏蔽內地”的戰略要地。
當年,洪武帝朱元璋逐步控制哈密地區,為實現有效管理,采取“以夷制夷”的策略,冊封當地蒙古貴族為忠順王,讓其代表明朝行使統治權,以此保障絲綢之路貿易安全,維護西北邊疆穩定。
承天三年,朱標封哈密首領安克帖木兒為忠順王,賜予象征權力的金印。忠順王肩負重任,需接受明朝的領導與調遣,嚴格執行明朝政令,定期向明朝進貢。同時,負責管理哈密衛的日常事務,包括維持地方治安、保障商路暢通、調解各部糾紛等。
此外,還要組織力量抵御外敵侵擾,防范察合臺汗國、吐魯番等勢力的侵犯,守護明朝西北邊疆的安寧。
然而,這一切的安穩卻被打破。事情的起因源于大明的軍制改革。
大明在傳統內地地區已順利完成義務兵役制度的改制,朝廷計劃對哈密衛也進行改制,打算拿掉忠順王的兵權,并讓忠順王一家老少到京城享福,哈密的事務則由朝廷另行安排
安克帖木兒此人嗜酒成性,胸無大志,還喜歡欺凌下屬。對于大明的軍制改制,他內心極為抗拒,卻又不敢公然反對。
而他的侄兒脫脫,不僅愚蠢昏庸,還極為好色殘暴。
吐魯番的速檀阿力略施手段,便成功蠱惑脫脫,使其狠下心殺了自己的叔父安克帖木兒,還自立為蘇丹。
脫脫的這一行為,竟贏得了自己部落上下的支持。
原來,哈密衛眾人都擔心大明完成改制后會過河拆橋,部落首領們害怕失去原有的地位和權勢,因而對改制極其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