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臣以為此法大善。”
戶部尚書楊靖率先表態,道“先從河南、陜西、山西三地,每一省各抽出十萬人遷移到遼東,先看看移民的效果,不斷完善移民政策,積攢經驗之后,再來慢慢的諸部大規模的推廣。”
“不單單是遼東,目前我大明在琉球、南洋地區也是獲得了諸多新的領土,未來還要在美洲、澳洲等地開展殖民地。”
“臣以為,可以先將遼東地區當作試點,為日后我大明殖民全球積累寶貴的經驗。”
對于這種既能造福國家又能惠及民眾的舉措,他歷來都是持支持態度的。
無疑,最關鍵的一點在于,他們的利益與李祺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
一旦遼東得以開發,朝臣們旗下的眾多產業亦能在那里迅速崛起,屆時財富便如潮水般涌入他的囊中。
采礦、林業、造船等行業,乃至未來世界各地的殖民地,若無人力去開疆拓土,又怎能繁榮昌盛?因此,必須從現在起就為未來打下堅實的基礎。
首先,要樹立一個光輝的典范,以示眾人:樹挪死,人挪活,離開故土,方能求得金窩銀窩。
如此方能激發華夏后裔對外移民與擴張的熱情和渴望,若是沒有這種擴張的欲望和積極性,即便李祺鞠躬盡瘁,最終也可能徒勞無功。
歐洲人之所以能殖民全球,正是源于他們強烈的擴張欲望和對財富的無限渴望,這也是他們最初全球擴張的原動力。
李祺望著楊靖微微上揚的嘴角,心中暗自冷笑——這家伙算盤打得精,早算準了遼東開發后的暴利。
待礦山開采、商船往來,那些依附于朝臣的商賈世家,必將在新土地上攫取驚人財富。
“事情就先這樣定了吧,命戶部調撥錢糧前往遼東,在遼東建造一個個移民點,先行試點。”
太子標最終拍板定案,定下了開發遼東的人口遷移方案。
聽到這話,群臣微微頷首,隨后躬身退出。
等到他們走后,太子標這才看向李祺。
“文和,你為何攔我?”太子標猛然轉身,語氣中滿是怒意,“那些官員竟敢欺瞞朝廷,私藏百萬人口!”
李祺不慌不忙關上門,從袖中取出一卷泛黃文書。
燭光下,“一條鞭法”四個朱砂大字格外刺目。
“殿下可知,洪武四年清丈田畝時,江南士紳竟將千頃良田報作荒灘?”他展開文書,指節重重叩在某處,“若此刻嚴查人口,勢必驚動天下豪強。但借移民之機……”
太子標瞳孔驟縮,盯著文書上密密麻麻的稅制改革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