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二十一年,正月的京城,處處透著新春的蓬勃氣象。
街頭巷尾張燈結彩,大紅燈籠高高掛起,與那飄揚的瑞雪相互映襯,為這莊嚴的京城添了幾分喜慶與柔和。
然而,在這一片熱鬧祥和之中,潭王朱梓、魯王朱檀、蜀王朱椿、湘王朱柏、代王朱桂等五位藩王,卻懷揣著各自的心思,應邀前往東宮太子府赴宴。
此時的朝堂,因皇帝朱元璋隱隱有禪位之意,朝政大事皆出自太子朱標之手。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個“大明常務副皇帝”,即將由副轉正,成為真正的大明天子了!
朱標相邀,諸王莫敢不從。
五位藩王乘坐著華麗的馬車,緩緩駛向太子府。車窗外,百姓們歡聲笑語,忙著購置年貨、張貼春聯,可藩王們卻無心欣賞這節日盛景。
潭王朱梓坐在車中,眉頭緊鎖,手指無意識地敲擊著車壁。他英敏好學,本就心思細膩,對于此次宴會,心中滿是不安的揣測。
想到太子標與李文和規劃的宗藩政策,藩王盡皆改封海外,他的心就像被一只無形的手緊緊揪住。
他在長沙的王府,藏書萬卷,他常與府中儒臣設醴賦詩,生活愜意自在。
可海外封地,會是怎樣一番景象?
朱梓不敢想象,離開熟悉的大明,去往那未知的遠方,心中滿是抗拒。
馬車微微顛簸,他下意識地抓緊了扶手,眼神中閃過一絲慌亂。
魯王朱檀面色蒼白,身子微微顫抖。
他沉溺于道教長生不老之術,本就體弱,這一路的思索,更讓他心力交瘁。
對于海外封地,朱檀既害怕又有些期待。
害怕的是未知的風險與艱苦,期待的是或許能在那片新土地上,尋得更多的煉丹材料與奇人異士,助他實現長生的夢想。
可一想到要離開繁華的兗州,離開那雕梁畫棟的王府,他又滿心不舍。他抬手輕輕咳嗽了幾聲,用手帕捂住嘴,手帕上隱隱有血絲。
長生啊,這可是歷朝歷代的帝王將相都做不到的事情,若是真有那海外仙山,為了長生去一遭也無妨!
蜀王朱椿神情淡定,目光平和地望著窗外。他生性仁厚,心懷百姓,自就藩成都后,將蜀地治理得井井有條,百姓安居樂業,一度被老朱陛下譽為“蜀秀才”。
朱椿深知此次宴會意義非凡,對于海外封地,他有著自己的考量。他在心中默默思索,若真去了海外,憑借自己治理蜀地的經驗,或許能在那片土地上,繼續為百姓謀福祉,傳播中原文化,讓大明的恩澤遠播四方。想到此處,他微微頷首,眼中閃過一絲堅定。
湘王朱柏身姿挺拔,腰佩長劍,眼神中透著英氣與灑脫。他喜愛讀書,又善談兵法,是個文武雙全的主兒。
對于即將到來的海外封地,朱柏心中滿是興奮與憧憬。
與秦王朱樉、燕王朱棣等人一樣,朱柏渴望在那片新天地中,施展自己的軍事才能,開疆拓土,建立一番不世功勛。
他仿佛看到了自己率領著軍隊,在異域的土地上縱橫馳騁,戰旗烈烈,心中熱血沸騰。
朱柏輕輕撫摸著劍柄,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絲自信的笑容。
代王朱桂一臉陰沉,坐在車中一不發。他性格暴虐,在自己的封地上肆意妄為,因此多次遭到老朱與太子標的訓誡,雙方關系一直都很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