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落地小說網

      繁體版 簡體版
      落地小說網 > 毒士帝婿朱元璋你別慫 > 第173章 拉個小手親個小嘴

      第173章 拉個小手親個小嘴

      嗯。

      戶部尚書。

      執掌天下錢糧的大司農。

      這玩意兒,把李祺都給整不會了。

      他不太明白老朱陛下的想法,到底是在試探李善長,還是真的缺人手?

      “這歲末核算關乎到國庫的存余,馬上大朝儀了,很多新政都會在上面宣布,可這歲末核算還沒弄清楚,那咱們以前定好的很多國策,都不敢在大朝儀上宣布啊!”

      老朱陛下憂心忡忡地開口道。

      不清楚國庫里面的存余,不知道手里面還有多少錢糧,老朱心里面也沒底啊!

      國庫收支,這是一本復雜賬,關乎到國家錢糧調度,說白了就是國計民生,不能一點馬虎。

      李祺見狀心思一動,笑道“那還真是來巧了,父皇怎么不讓兒臣看看?”

      “你看啥?難道你還會數算不成?”老朱陛下沒好氣地笑罵道,隨手就將賬本扔給了李祺。

      “父皇不知,兒臣可是神算子!”

      神算子?

      我呸!

      反正老朱陛下不信。

      他現在還跟李善長聊著戶部尚書的事情。

      因為楊思義越來越懈怠敷衍,老朱陛下已經下定決心將他給換掉。

      可縱觀整個朝堂,除開楊思義這個當年的司農卿,擅長管理錢糧的,也就只有李善長了。

      昔年李善長就是朱元璋的后勤大管家,不但要管錢糧,還要管律令,可人家全都做的面面俱到,沒有任何紕漏!

      因此,國家大計面前,老朱也懶得再理會那些勾心斗角的事情了。

      這邊兩人討論得激烈,李祺卻認認真真地看起了賬本,一目十行地瀏覽了一遍。

      “洪武三年蘇州府入庫絲八萬斤、布二十四萬匹,銀六萬七千四百三十二兩……”

      密密麻麻的數據,看得人眼花繚亂,腦袋生疼。

      畢竟上面記錄著整個洪武朝一整年的支出與收入,包括北伐糧草這些大頭在里面,一樁樁一件件全都詳細記錄在案。

      經過李祺提醒之后,大明王朝主要的稅收,基本上都是以實物為主,絲、布、糧、茶葉、瓷器等等,這些林林總總的物資才是大明朝真正的財政來源,因此稅銀就顯得比較少了,遠遠無法跟其他朝代相提并論。

      再加上現在還是明初,社會尚且沒有恢復生產,這收稅也收不上來多少。

      而戶部那些尸位素餐的家伙,記賬方式也十分簡單直白,或者說落后,加一筆減一筆,原始得讓人心疼。

      這還只是一個蘇州府,就有這么龐大的計算量,要是把全國的州府加上,可想而知這計算量會有多么龐大了。

      很難想象,這些戶部官吏手拿毛筆,一筆一筆地進行核算,那不得核算到猴年馬月去?

      這還不是最麻煩的。

      最麻煩的是,物資的輸送過程之中,還會有損耗,而這損耗是無法估算的。

      既然有入賬,那就還有出納,所以戶部到了歲末時的出入賬極為龐大。

      他們這種原始粗暴的加減算法,未必準確,還需一而再、再而三的核算,又因為計算量驚人,所以又必須有專門的人員分頭并進,各自進行核算,最終兩相驗證再來匯總。

      因為運輸損耗的存在,再加上核算方式落后,就算戶部官吏不斷反復的核算,只怕最后算出來的,也只是一個虛數,不是什么具體的數據,說白了他們這是在做無用功。

      好在李祺會數算,什么方程式、微積分這些,他還是會的,拿著自制的炭筆,就開始聚精會神地算了起來,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樣。

      見此情形,老朱陛下和李善長都有些詫異。

      二人滿臉狐疑地看著李祺。

      這小子不是在開玩笑啊?

      他難道真是神算子?

      挺專業的嘛!

      李祺用的是借貸記賬法,這種復式記賬法在后世各國被廣泛應用,而且也最科學。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2.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最近日本韩国高清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