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鄭成月終于搜集完材料準備遞交的時候,卻被領導叫去約見談話;
領導十分隱晦的提醒他放棄調查當年的案件...
鄭成月聽了領導的意思之后,也表明了自已的態度;
他說:既然穿了這身警服就要做對得起國家和人民的事。
遭到了領導的阻撓,鄭成月也有了些心理準備;
他明白為聶樹斌伸冤的這條路并不平坦,甚至可能會荊棘叢生。
果不其然,法院受理王書金案子的時候,對他身上其他三件案件都做了判決,唯獨對聶樹斌案只字不提;
鄭成月不能接受這樣的結果,他不理解在證據面前為什么不能洗刷冤屈。
鄭成月向上級遞交了報告,對案件的真實情況進行詳細描述;
但是這些報告沒有一次得到過回應,沒有激起一絲的波瀾,鄭成月感到十分的絕望。
但鄭成月靜下心來仔細想了想,如果當年真的是冤假錯案,一旦被證明,那就說明當時的警方和法院在辦案過程中存在失職行為;
這不僅會影響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公信度,甚至還會威脅到很多人的利益和名譽,所以鄭成月清楚的知道冀省很多人都不希望自已能申冤成功。
一個人要對抗一個省的保護傘,鄭成月所面對的阻力無疑是巨大的!
鄭成月也一度陷入了絕望之中,在崩潰的邊緣不斷徘徊;
但鄭成月不甘心放棄,他來到了聶樹斌的家里,見到了兩位年過半百的老人。
聶樹斌的父母早已經滿頭白發,背也漸漸地彎了下去;
雖然已經過去多年,但提起兒子兩位老人依舊是傷心至極,還是會掩面痛哭。
這些年為了給聶樹斌伸冤,兩位老人早已經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積蓄,一無所有;
看到聶樹斌父母的現狀之后,鄭成月的心中又重新燃起了一團火焰。
鄭成月找到了當時商報的總主編馬云龍,請他寫一篇關于聶樹斌的文章;
2005年,一篇《一案兩兇,誰是真兇?》的文章一經發布,就在全國引起了巨大轟動!
大家爭相討論,最終,相關部門在媒體輿論的重壓下重新調查了此案件。
時隔20年,聶樹斌案再一次被重新調查;
本以為調查之后,一定能還聶樹斌清白,只差臨門一腳的時候,意外還是發生了。
先是支持鄭成月調查的領導被調走,接著鄭成月也突然接到了“退休通知”,要求他主動離職;
在案件審理的關鍵階段出現這樣的事,很難不令人浮想聯翩。
但鄭成月退休之后并沒有放棄案件的追查,為了方便隨時了解案件的動向在一家律師事務所上班;
經過鄭成月的不懈努力,終于在2014年重新復審了聶樹斌一案。
最終經過調查,法院改變了當初的判決結果,改判聶樹斌無罪,聶樹斌是被冤枉的;
聶樹斌的父母更是喜極而泣,兩位年過半百的老人散盡半生積蓄終于為兒子平冤昭雪。
聽到這個消息的鄭成月同樣也十分激動,繃了許久的弦,在這一刻終于松了下來;
11年的申冤之路他付出了太多太多,此時松下來的不僅是繃著精神的那根弦,還有身體的弦。
鄭成月11年的平冤之路付出了太多的辛勞,他的身體也早已經發出了預警,鄭成月患上了嚴重的腎病和肝病;
為了給聶樹斌洗刷冤屈,鄭成月不惜自費幫聶樹斌的父母聘請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