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太懂這些,但能種出這種水稻的,那絕對是國之重器,是擎天之柱啊!”
“這么厲害?不至于吧?不就是個種地的嘛。”
“你懂個屁,這個若是真的有辦法普及,五年,五年之內,全國都能吃飽飯。
糧食多了,人就不用每天為吃飯發愁,就能騰出來更多的人手,去做其他的事情,發展工業。
生產力上來了,國力就會騰飛。
我們大燕,就會一直屹立世界之巔!
有了這些東西,五年后,我征戰倭寇,南下巡洋,下野不用擔心補給跟不上了!
這是國士!
此人……堪稱圣人。”
他們等了足足兩刻鐘的時間,東邊的路上,才出現了一輛馬車,快速的來到了他們的面前。
一個六十歲左右的老人,從馬車上下來。
此人身材消瘦,慈眉善目,目光炯炯有神,走起路來龍行虎步,精氣神十足。
老者看著面前的年輕男人,抱著孩子的女人,以及金戈鐵馬的護衛,心里有些緊張,但還是不卑不亢的行禮道,
“草民拜見王爺。”
“老人家快快起來,小王可擔不起你這么大的禮物。”
沈長恭連忙將其扶起來,問道,
“敢問老先生尊姓大名?”
“草民袁千民,是雙流縣的村民,敢問王爺,是……是哪國的王爺啊?”
“我是大燕蘭陵王,沈長恭。”
“蘭陵王?!!”
聽到這三個字,老人家嚇了一大跳。
畢竟,這個名字,整個天下誰人不知。
但更多的還是兇名。
什么殘暴殺戮,無惡不作,一頓吃三個小孩子之類的。
畢竟,不能指望敵國會宣揚他的好名聲。
“袁先生不必擔憂,本王不是什么殘暴之人,只是看到這稻田,忍不住想要見見這田地的主人。”
“王爺,草民可擔不起先生二字。”
“你擔得起,敢問袁先生,這些田地里的稻子,為何跟西邊那些稻田不一樣啊?”
袁千民點頭道,
“西邊那是全州縣的田地,東邊,從草民的田開始,就是雙流縣的田地了。”
“那為何品種差異如此之大?地不是一樣的地嗎?”
“哈哈,王爺,地是一樣的地,但種不是一樣的種,這些種啊,是草民花費了二十年的時間,才逐漸培育出來的雜交種子,畝產豐盛。”
“這么好的東西?為什么不大力推廣呢?”
“王爺莫要誤會草民,這畝產增加,也是最近四五年的事情,也是草民一代一代培育出來的,直到今年,才達到了這種規模,還沒來得及上報朝廷呢。
普通的田地,一畝田能夠產出三百斤稻米,那就是豐收年了。
但草民的田,一畝地可以產出兩千斤的稻米。
剛開始的時候,草民也是栽了好幾次跟頭,數次顆粒無收,全家險些餓死,差點賣田,好在我們全家挺過來了。
這幾年,從畝產三百斤,五百斤,一千斤,一千三百斤,到今年畝產兩千斤,是一年比一年好,草民這才吃飽了肚子,研究出了正確的雜交方法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