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掰著手指數起來,“王嬤嬤和二叔婆她們前兩天做了幾大筐的糍粑,用芭蕉葉包的,可香了,有甜口的,也有咸口的,姐姐一定喜歡。”
“還有熟粉糍粑,花生芝麻餡的,又糯又香。還有糖糕,白糖、黃糖的都有。”她繼續說道,眼睛里閃爍著期待的光芒,說得她自己口水都要流了。
“馬蹄粉一人一碗,用熱水沖,也好吃。”巧巧也湊過來,補充道,她的聲音里透著一絲饞意。
“熙姐姐快去,巧巧剛吃了一碗,現在又餓了。”巧巧拉著景春熙的手,搖晃著,一臉期待。
“又不過節,怎么那么多好吃的呀?”景春熙很好奇,一面梳頭一面問,她看著鏡子里的自己,頭發有些凌亂,眼神里帶著一絲疑惑。
“怎么不是節?今天七夕,媽祖廟會有活動呢。鬼節的活動也一直延續到七月十六,嶺南除了過年,過得最大的就是鬼節。”景明月一副還不睡醒的樣子,把腳伸下床吊著,還坐著打了個盹。說話的語氣有點沖,像是有點起床氣。
看景春熙詫異地看著她,景明珠又說,“你看著吧!待會兒王嬤嬤肯定又要招呼人一起包粽子或是蒸糯米飯。”
“王嬤嬤最好了,看到村子里有人做什么好吃的,回來她都會跟我娘學著做,家里天天都有好吃。”巧巧提到她娘的時候,捂著嘴巴笑,但一會兒又說,“我娘現在帶聰聰沒空,但總會把那幾家的婆子、媳婦兒都叫來一起,熱鬧得很,做什么都是整筐的。”
巧巧說的時候指了指后院,景春熙知道她說的是二叔婆那幾家。后院里果然傳來陣陣歡聲笑語,似乎大家都在忙碌著準備什么。
“現在三叔領著他們一起種紅薯,一起賣紅薯粉,日子好過多了,不缺那幾口吃的。”景明月站起來一面扣衣服,一面解釋說,她的聲音里帶著一絲自豪,仿佛對家里的變化感到欣慰。
景明珠雖已接近五歲,但講話還是有點稚氣。她昂著頭,有點小驕傲說,“他們現在也會請我們家去吃飯,殺豬也會送豬肉過來。”她的眼睛里閃爍著光芒,似乎對這種鄰里之間的友好往來感到很高興。
“那是明珠嘴饞了吧?還惦記著人家的吃食呢!”被表姐牽扯了一下頭發調侃,景明珠也不生氣,搖了搖頭,“才不是,姨娘說幾家都得了我們家的好處,念著祖父、祖母的恩呢!有來有往才好,總不能一輩子都吃我們家的。”
說完昂起頭,還一副理所當然,不肯吃虧的樣子,讓人忍俊不禁。
“對了,瑤瑤姐和瑾姐兒都記著你呢!明珠還記不記得她們?”景春熙想起以前的事情,忍不住問道,她看著景明珠,眼神里帶著一絲好奇。
“記得呀!”景明珠想了想,又搖搖頭。“我只記瑾姐姐,才不記瑤瑤姐,她老跟我搶東西。”她嘟著嘴,一臉委屈的樣子,想想以前的事情還挺生氣。
“小小年紀還記仇呢。”景春熙又扯了一下景明珠的小發髻,用一種寵溺的口吻。
景明珠不服氣地晃了晃腦袋,“她壞!”
想起了瑾姐兒以前說景明瑤喜歡妒忌,喜歡說怪話,喜歡和人攀比,景春熙當時還不太相信,還以為是小姑娘間玩鬧后有什么意見。
但是這話從出京城時才三歲的奶娃娃嘴里說出來,而且兩年后她記憶猶新,那肯定是事實,也讓景春熙對遠在青山莊的景明瑤產生了些許想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