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晚上,許部長無心的一次把大家聚攏,叫干部院的人心都仿佛貼近了些。
還是那句話,遠親不如近鄰,又是一個單位,遇上事一個院里的總比外面的人愿意給你搭把手。
“沒想到新搬來的許部長人真挺和氣,沒單位人說的那么不好說話啊?”
“人一個外銷業務部一把手,要咋好說話?別聽外面那些胡謅的。不給你辦事就是不好說話,那些人就是吃相難看嘴又欠!”
晚上各回各家的路上,好些人沒忍住發出一兩句感慨。
秦部長家是兩口子一道去的,也是一道回的,兩口子說幾句秘密話,比別人更無所顧忌些。
“都說百聞不如一見,我還納悶那丫頭年輕小小咋那這么能蹦跶,把你們單位一群大老爺們全踩腳底下了?”
秦部長媳婦頗有些佩服地小聲道。
秦部長看她:“哎喲,這是有感悟,說說?”
秦部長媳婦白了他一眼。
“說啥?!當媽的會來事,傳身教唄,閨女又聰明又能干,在單位混出頭難嗎?”
那還真不難。
母女倆如出一轍的會來事、能做人,就說今晚這頓飯,誰家能跟她家似的辦成這樣啊。
院里一多半的人家去了吧。
要說招待的菜也沒豐盛到叫人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地步,可偏偏大伙吃得舒坦、松泛。
不說旁的,就連院里人家的感情都緊密了些。
秦部長和財務部的老譚這么多年的同事,認識也有七八年了,參加過大大小小的會議、活動,吃過飯、喝過酒的老交情。
啥時候聽老譚說過他小舅子是工業局的啊?
當時許部長發愁說她現在一個人住,房間多是多,都太小,沒一個能挪開身的,她想把房子給改改。
一群人搶著出主意。
老譚張嘴就說水泥的事,他來解決。
后面偷摸問他才知道,那老小子的小舅子工業局管物資調配來著,弄點水泥真就是抬抬手的事。
誰家沒個破瓦爛墻的啊,其他人家跟著沾光,不好意思地也請老譚弄水泥。
老譚也不拒絕。
為啥?
這家說回頭拿3斤熏豬肉感謝你,那個說家里有2張工業票用不到,啥新磨的苞米面、特供煙票、娘家送的大南瓜......
一晚上熱熱鬧鬧的,東西也換了,關系也近了,沒人不夸這飯吃得高興的。
秦部長背著手咂摸了下。
心說就憑許姣姣能叫院里人心甘情愿的交換資源,以后院里真走上互幫互助的路,誰還敢難為這位能耐的小姑奶奶啊。
而這院里又是住的單位哪群人?
輻射到單位里,她還能跟以前似的,被人說根基淺、混不開,沒兩年準滾蛋?
人家隨手一張羅,人脈這不就來了。
人才啊人才!
再說杜書記那女婿莊有為,單位里其他人不知道,他還不知道嗎,當初就是許姣姣把人灰溜溜給一棍子打回省城的。
好好一個未來前途無限的采購科科長混成了百貨商店的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