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微微亮,李寒舟便鎖上房門,出城來到了虎牢山中。
前些天下了好一場雨,如今天色放晴,也總算是熬過三伏天了。
李寒舟背著布袋走在山路中,感受到一縷縷秋風吹來,肩上落了幾片枯葉,他隨手掃去。
如今倒是沒有小跟班和他一塊來了。
李寒舟也早已習慣,尋了一處極佳的作畫地方,放下布袋,采風作畫。
望著山頂落下的枯葉,不免靈感大開,宣紙上也緩緩出現了一番風景。
“秋風掃落葉。”
……
兩年時間,似乎靖國局勢也愈發緊張。
李寒舟作畫清洗筆墨的時候,自山腰看向山外,有好長一隊伍排在臨安城外。
不是商隊而是百姓,當家男人背著家資,帶著妻兒,正爭先恐后地往臨安城中擠。
都是南方州府中來的。
李寒舟在城中的時候,經常聽茶館內說書先生朗聲說起。
南寒國試圖大舉入侵靖國,在邊境上已然出現了不少摩擦,據說有一位守城大將被殺了。
朝廷戰事吃緊,糧草不濟,軍餉難發,便加了周圍不少的賦稅、糧草,南邊不少州府已然支撐不住了。
百姓生活不下去,便是北上來到了臨安城處。
臨安經濟繁榮,雖說近年來因為搜集銀兩也有些衰落,但總比邊境強些。
凡間事情,大多如此。
李寒舟收了宣紙,背上布袋,提著剛才不長眼找事兒的大魚,便踏著小路朝著臨安城內走去。
拆下畫舫蓋門的木板,李寒舟忽然聽到隔壁米鋪傳來一陣騷動聲。
“前些陣子還是一斗米一百二十文嗎?如今才過了幾天,就成了一百四十文了!”攥著碎銀銅錢買米的鄰居怒吼道。
虎父站在門前,面容憔悴,面對多少年的鄰居,他也只能好好語地勸了。
“老王啊,不是俺想漲價。實在是……”虎父嘆息道:“這南邊戰事吃緊,米價就是高啊,俺收米都收不過來了。”
“那俺可不管!”老王捂著肚子,也顧不上鄰里感情,便是怒道:“臨安府尹的官家大人們可是說了,如今戰事吃緊,誰也不能哄抬米價!你這樣……俺,俺就報官了。”
“這,俺也不想啊。”虎父為難道:“其他米鋪也都是這個價,誰也沒哄抬啊!周圍府縣,米價早就漲得不成樣子了!”
“算俺求你了行不?”那位王叔消了怒氣,彎著腰懇求道:“小虎他爹啊,家家難做,俺這做小玩意的更難啊!你發發善心行不?”
“……”虎父為難,嘆了口氣,欲又止,還是松了口。
看在鄰里的交情上,減價給了一些米糧。
“感謝小虎他爹啊,太謝謝你了。”王伯千恩萬謝,隨后搬起米袋,迅速跑回了家中關上大門。
……
李寒舟提著些魚肉來到了虎父家中。
“蕭公子怎么來了!”虎父一愣,看到李寒舟手中魚肉后心中頓時一喜。
從李寒舟手中接過魚肉后,便笑著招呼著坐下。
“剛才的事兒也讓蕭公子見笑了。”虎父有些不好意思道。
李寒舟只是笑笑。
“哎,這世道越來越難了,明明上半年家中還有余錢。”虎父有意無意地說,看向外邊有些樹木都沒了皮,嘆息道:“現在米行層層壓價,日子難過啊。”
李寒舟看向一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