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晚回到營地里時,一行人肩上全扛得有南瓜。每人肩上扛著南瓜一到到三個不等,那片地里的南瓜全被摘了回來,整幫子人像大掃蕩一樣,一個都沒有留下。布庫手里抱著一個十幾斤重的大家伙,兩只手臂得努力伸直,十分勉強才能合圍上攬住它,頗像年畫上抱鯉魚的那個招財童子,整體形像看上去很有喜感。回到營地后的晚餐更是以南瓜為主,孫志新下廚做南瓜,讓留下來吃飯的哥本和隊爾法吃了一頓南瓜大餐。
南瓜其實是好東西,味道甜美,肉質細膩糯軟,風味十分獨特。而其享調方法也多,可蒸、可煮、可炸、可腌、可拌,用來做主食,做蔬菜,做添加料,制成零食或是糖吃,甚至用來當成天然的染色配料,都有它獨特的魅力。
眾人摘到的那種和現代墨西哥南瓜一樣的南瓜品種不是很經放,不像中國北方的倭瓜,保存得當的話,一口氣放上幾個月都問題不大。這種品種的成熟后放上個把月沒問題,久了以后就容易爛,所以趕緊吃掉才是真。反正孫志新覺得最大的收獲不是這些南瓜,而是它們成熟透了種子。種子留下來明年拿來種南瓜,瓜肉則趕緊趁沒壞前吃掉。
近三十顆碩大的南瓜分得整個營地都喜笑顏開,盡管大家伙兒并不知道怎么吃南瓜,但孫志新打著手勢說它能吃就能吃。本來孫志新還想細說南瓜的做法,讓大家伙別好不容易發現點好東西就當豬食一樣的煮了。可他現在是個啞巴,手語的發展還沒有詳細到可以讓布庫來當翻譯解釋清楚南瓜要怎么做才好吃,干脆懶得說,讓大家愛煮就煮,愛炸就炸,反正南瓜這東西無論怎么弄味道都不壞。只要不像那句俗話說的那樣,牛啃南瓜不知道如何下嘴就行了。
當晚,整個營地都飄蕩著一股子南瓜的清新甜香味兒,孫志新帳蓬里的味道當然更濃厚。孫大廚燉了一鍋南瓜湯,炸了一些南瓜餅,做了一個南瓜盅粉蒸肉,最后專門給布庫做了一個甜點,撥絲南瓜。
南瓜湯做法最簡單,南瓜切塊加水燉爛乎就行了。有些人喜歡煮的時候放一點點鹽,加點姜片調味。有些人喜歡直接清水煮,吃得甜的還喜歡加點糖。孫志新煮的就是不放鹽那種,不過也沒加糖,就是吃它那種本味。南瓜很容易煮爛,屬于低熱量高營養的保健食品,現代是極受人推崇的。煮熟了后吃著時又香又軟又甜又糯,極易下肚。吃幾口軟乎乎的南瓜,喝一口香甜清爽的南瓜湯,在微涼的深秋無異是一大享受。
南瓜餅的做法因為沒發現小麥,孫志新就將它改進了一下,弄出一個衍生版本的。就是用芋頭磨成粉,加桄榔粉,加南瓜磨成的南瓜濃漿,三者以芋頭二分之一,桄榔和南瓜合占二分之一的比例混合,再加入桄榔里提取的糖汁揉成餅狀。最后用油炸透,就得到金燦燦的史前版南瓜餅。
它的賣相極佳,沒油炸之前是明艷的橙黃色,待得用油炸透以后就成了帶著褐色的深金黃色,散發著一股子香甜的氣息。雖然沒有加入發酵過的熟粉或是糯米粉,但由于由芋頭粉在,一炸之下還是能把它炸得圓嘟嘟的發泡膨脹,像個圓滾滾的小氣球似的。
其實這個時候吃最好,又甜又軟又香,微微有些黏牙,咬下一口嚼著的時候一邊燙著舌頭,一邊又能吃出那種密實且味道層次豐富的混和口感。每當在嘴里嚼爛成一團的南瓜餅肉掠過口腔在里面翻卷攪動時,獨特的甜香味道一層一層的釋放出來,美得難以描繪。再過得一會兒放涼些,它就會蔫下去,不再是個炸脹起來的小胖子模樣,而是變成一個凹坑樣的凹餅,吃起來更結實,卻又要更香濃一些。
和現代加入了面粉或是糯米粉的真正南瓜餅比,這種史前版的南瓜餅沒那么有嚼勁,也沒有那么酥。但它更軟和,桄榔粉的作用還使得它呈現出一種半透明的質感,更柔韌一些,口感更偏向綿軟,吃起來照樣不錯。反正布庫和阿爾法極喜歡,孫志新在炸的時候這兩個人炸一個就偷吃一個,一邊被燙得使勁吹燙紅的指尖,一邊又要大口的咬了嚼著往肚里吞,惹得孫志新很想拿筷子抽他們。
南瓜盅粉蒸肉也同樣是改進版,用桄榔粉和前一段時間煮制的干芋頭粉用陶鍋干炒,直到炒干,炒成熟粉。再加入其它磨成粉的調料,繼續炒至微焦,做成蒸肉粉。然后取半肥半瘦的肉切片,將蒸肉粉倒進去拌勻,并調入一些油使蒸肉粉能很好的吸附在肉片上。
然后選擇一個中等個頭的南瓜,先削去皮,將頭部上段整個兒圈切下來備用。挖掉內部的瓤后將先頭拌勻的肉片放進去,再把頭一個步驟切下來的那一段當成蓋子蓋上去,就可以入鍋蒸了。為了好看,孫志新還將蓋子與下部接合的部份切成鋸齒狀,這樣一揭蓋的時候有著鋸齒狀的南瓜盅會非常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