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他們休息,由工程師們。調整著裝置上地定位儀器、測量設備和控制系統。
所有的數據都被收入超級電腦,對推進系統的動力,進行精準計算。所有的計算結果出來之后,就會形成一個計算模型,飛船就能即時對小行星地運行軌跡,做精確控制。
一個星期的時間,他們總算將三個動力推進裝置,安裝上了小行星。一切準備就緒,只帶實施最后的點火。
飛船離開了六號小行星,飛到了距離它一千公里的地方。
它們已經建立了完整地小行星運動模型,從公轉、自轉,以及由儀器收集到的星際引力,無一缺漏。當小行星在運行的時候,模擬系統也在同時運行,并根據留在小行星上地探測器收集地數據,進行真實與模擬運行地核對。
控制專家經過兩個星期的微調,將一些細微地錯誤糾正。
補天計劃,正式實施!
所有的飛船成員都站在了操控室,激動萬分地注視著遠處的六號小行星。改變火星歷史的時刻,就在眼前!
“十、九、八二、一,點火!”
雖然飛船里,總共就他們十幾個人,可是他們還是一絲不芶地執行者操作流程。
當總指揮宣布點火的時候,按鈕,被摁了下去。
遠處的太空,爆發出燦爛的火光,一條火龍噴射而出。在它的推動下,巨大的六號小行星晃了一晃,緩緩地離開了它在太陽系中的位置,慢慢飄向人類為它制定的軌跡。
火箭發動機持續開機一分鐘,將六號小行星,推向火星。
在長長的路程中,它還將再次點火試余次,對六號小行星進行加速。并在到達火星之后,進行最后的軌道修正。
它的最終目標,將是火星冰蓋!
用巨大的撞擊力,將火星冰蓋上的冰層融化,成為氣態。
整個過程中,飛船都將作同程監控,對它做嚴密跟蹤,并實時控制六號小行星的具體落點。
在對六號小行星進行跟蹤的,并不只他們,還包括整個地球。
初期,六號小行星飄離軌道并沒有引起地球上天文學們的注意。它們以為這是又一顆小行星,受到木星引力作用,脫離了小行星帶。
這樣的事總是在發生。
小行星帶距離太陽太遠了,而木星的引力又太大了。
時常,都有小行星被木星的引力,帶離原有軌道,走上遙遠的旅程。它們有的飛往太陽系外,并逐漸脫離太陽吸引力,有的會成為往返太陽系的長途旅行者,數百年才回來一次。
但很快,他們就發覺不對勁。
經過軌道計算,這顆小行星的飛行軌跡,明顯背離了星際引力的規律。在脫離行星帶之后,它居然飛向了火星!
而且,其速度還在不斷加快、加快!
數公里的小行星,向著它的鄰居,迫不及待地直奔過去!
國際天文學界,一片嘩然!
他們展開了緊張的追蹤。想要判定,是什么原因促使這顆小行星,義無反顧奔向火星。許多天文學家用計算機進行模擬,想要計算出它地最終軌道,是一頭撲入火星,還是和它擦肩而過。
以往沉寂的天文學界,變得熱鬧非凡。
很多媒體也得到了消息,他們邀請了各地的天
文學教授,上電視臺、廣播電臺、網絡做客。講解最新的天文學奇觀。
有些教授則樂觀地表示,如果這顆小行星最終撞上火星,將使得火星的溫度上升。并講解了冰層融化、大地解凍、氣體重回大氣層的數據模型理論。
也許,人們只需坐享其成。未來火星真的有可能,成為適宜人們居住的星球。
也有科學家表示反對,認為一顆小行星并不能讓火星產生如此大的變化。要想讓火星熱起來,至少要有四十顆左右地小行星。撞擊之后才能產生人們所希望的效果。
熱烈的討論持續了一兩個月,也漸漸平息下來。
大家都有自己的生活,就算火星撞地球,人們也首先要考慮。明天吃什么。再轟動地話題,也只能成為一時的新聞,不可能永遠左右人們的思想。
就在大家對此事開始降溫的時候。天文學家們再次發現。又一顆小行星。脫離了軌道!
幾所大學地超級計算機,進行計算之后。再次向人們宣布:這一顆小行星,也是飛向火星的!
世界沸騰了!
火星怎么了?火星什么時候,對小行星具有如此大的吸引力了,讓一個又一個小行星,脫離它們的運行軌道,歡呼著撲過去?
有些有識之士則在憂慮,這些小行星假如沒有撞上火星,會不會成為不可控制地太空殺手?
萬一它們游蕩在太陽系,同樣向著地球,高速飛來又將怎樣?
他們的發,造
們一定程度上的恐慌。在幾天時間里,超市地各種備、帳篷等物資,成為暢銷品。
隨后寰宇公司開始出來辟謠,表示他們地浮空炮臺,足以摧毀任何十公里以下小行星。人們完全不用為地球地安危,感到擔憂。
不過這種安慰的作用力度有限。
因為,又有了第三顆、第四顆、第五顆小行星向火星飛去!
眼看著小行星脫離軌道地速度越來越快,全世界的人都坐不住了。
中國政府聯合世界各國,在聯合國召開了緊急會議。準備集合大家的力量,發射一顆探測器,前去察看小行星帶究竟發生了什么事。
在第一顆小行星預計撞擊火星的日子里,全世界的天文愛好者涌向了各地的天文臺,或是購買天文望遠鏡,準備一睹這難得一見的天文奇觀。
那一天,不計其數的人潮驅車來到適宜觀看的曠野,架起天文望遠鏡,鋪上野餐布,一家人席地而坐,吃著快餐,仰望天空。
各個國家的天文臺,更是緊張地追蹤著小行星的運行軌跡。
每個國家都通過電臺、電視臺,實時向民眾通報最新的小行星運動方向。以中國國內的幾個大型實驗室為首,向民眾公布了超級計算機計算的結果:小行星必然撞向火星南極冰蓋,絕對不會對地球安全,構成任何威脅。
寰宇實驗室也向公眾提供了超級計算機計算的三維動畫,證實小行星不會擦過火星,對地球帶來危險。
蕭強在非洲基地,觀看著實時轉播。
遠距離拍攝的小行星畫面并不清晰,只能看出一個大致輪廓。誰也沒有注意到,它后方噴射的火焰,是由火箭發動機產生。
小行星一頭扎入火星大氣層。
火星稀薄的大氣層沒有起到將整顆冰球氣化的效果,小行星帶著彌漫的水蒸氣,正中目標。
整整上千平方公里的火星地面,猛地跳了一下。隨即,大量的水蒸氣鋪天而起,被沖擊波帶著,向四面八方擴散,升至天空。
和水蒸氣一起漂浮起來的,還有大量的火星地表塵埃,它們混合成濕潤的小顆粒,漂浮在火星大氣層表面。這些塵埃隨著大氣流動,慢慢將整個天空遮掩。
每一個看到這個場景的觀眾,都為之震撼。
在小行星撞擊火星的那一刻,無數人連呼吸都停頓了。
這就是太空隕石的威力!
比原子彈,威力放大一萬倍的大自然力量!
忽然之間,人們感到自己的文明,在這個漫無邊際的宇宙中,是多么的渺小,和微不足道
蕭強摟住了林怡的肩頭,兩個兒女一左一右,坐在父母兩邊。
“小怡,想去火星旅游嗎?”
他的手指輕輕撫摸著妻子的肩頭,眼睛盯著越來越模糊的火星。四十顆小行星,火星的塵埃在十年內也落不下來。
在初期的一兩年里,地球各國可能會派出太空偵測設備,登陸火星。
不過,這股風潮很快就回過去。
建立火星基地,就在這幾年時間,之后,可能會有越來越多的國家,會對變化后的火星充滿興趣。
有了大氣層,就可以大量培植藻類來改變大氣含量,等待數以千百億的藻類,構筑一個飽含氧氣的大氣層。就像它們在幾億年前,在地球上作的那樣。
而要在濃密的二氧化碳大氣層中,建立起地球一樣是以人類生存的大氣含量環境,則需要更長的時間。少則幾十年,多則上百年、上千年。
太漫長了,還是需要人工來推動這個進程啊!
改造一顆星球,并不是那么容易的,我們要做的,還很多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