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任和總參的中將盡力安慰蕭強,生怕這個自出道以遭受過大挫折的青年奇才,從此失去斗志。但說心里話,明白到寰宇公司的空天飛機研制計劃很可能只是紙上談兵以后,最失望的,卻是他們兩個。
美國在一九八三年,就根據導彈防御計劃,提出了天基激光武器系統。該計劃明確提出,要在一千三百公里的太空,部署二十四顆巨星衛星。每個衛星將由三十兆瓦的化學激光發生器,和十米的反射鏡組成,采用持續照射的方式,在兩到四秒之內,能夠以衛星為中心,摧毀四千公里范圍內的彈道導彈。
雖說星球大戰計劃是老總統里根提出來,以拖垮蘇聯經濟的軍事競賽手段。但為了保護自身安全,美國也確實在向著這個方向前進,二十年來并無停歇。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激光衛星系統的各級技術,都已得到了相關驗證。
衛星所需的“阿爾法”激光系統,從八零年開始研制,到八九年就進行了出光測試,到九四年,已達到了實戰所需的兆瓦級別。此后,承擔這項研制計劃的trw公司進行模塊化改進,降低激光器重量,并繼增大激光器的能量強度。
反射鏡也從八九年的四米,擴大到了九三年的十一米。
到九七年,美國進行了三次百萬兆瓦級別的地面測試,和瞄準系統的整合測試。都達到了預期地設計要求。
研制成功的激光系統,可以持續發射兩百到五百秒,每顆衛星平均可以摧毀一百到兩百個彈道導彈。
可以說,美國的衛星天基激光系統,實際已經完成,就差發射上天了。
真的研發出來了,美國人反而不著急了。因為等到他們的天基激光系統研制成熟,蘇聯已經解體,在此刻。并沒有能夠直接威脅到美國的國家存在。
而每顆衛星三十五噸的重量,光是發射全套衛星系統上天,就是一筆高昂的開銷。
相對而,美國通過推銷他們的愛國者導彈系統,將反導基地在地面向外推進,誘使其他國家為反導系統買單,更加劃算。
再說,美國這些年經濟一直在走下坡路。讓他自個掏腰包,發射數十顆激光衛星,他也感到有些吃力。
所以,美國一方面加強對天基激光系統地改進,制定緊急的天基衛星發射方案。一方面,卻僅僅向研制公司支付了一點二七億美元,讓他們制作一顆二分之一尺寸的試驗衛星,進行太空實際驗證。
美國的這些動作。當然瞞不過中國等世界大國。
各國的情報人員,對美國的具體進展,雖說不能拿到具體的技術細節。但對方在做什么,達到了什么程度,還是心知肚明的。
英、法、德等國對此無動于衷。
雖說歐洲這些年,因為蘇聯地垮臺,不再需要美國的保護。同時。雙方之間時而爆發的利益沖突,也讓雙方的關系漸行漸遠,但歐洲方面的主要精力。還致力于全歐洲的統一。
重新成為全世界文明中心,歐洲是既沒有這個野心,也沒有這個能力。
俄羅斯則是因為蘇聯垮臺,葉利欽等原加盟共和國的國家,還夢想著能和西方友好相處,加上國內經濟形勢持續混亂,即便稍有不滿,也是有心無力。
只有中國,才是對此暗自著急。
中國的戰略核武器,數量本就不及美俄地十分之一,靠的就是威懾,讓對方放棄打大仗、打全面戰爭的想法。
但經過情報部門地再三證實,美國已經具有了太空反導能力,只是還沒部署而已。
那么,一旦美國確實部署太空激光系統,中國將沒有一點威懾力量,美國人做事,將更加肆無忌憚,為所欲為。
現在,他都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為了石油,向一個主權國家開戰。那么,誰能保證,未來中美之間,不會因為利益原因,發生重大摩擦,甚至是沖突?
到了那個時候,又該怎么辦,一味退縮嗎?
退到退無可退了,又該怎么辦?
為此,軍方決心采用三箭齊發的方式,來應對美國的反制措施:加強彈道導彈的突防能力和打擊強度,以形成核震懾;大力研發反衛星手段,反衛星導彈和地面激光武器加快研發進程;部署我們的反導激光衛星網。
軍方為近地空間激光系統提出了一個雄心勃勃地計劃:用幾十顆巨型激光衛星為中心,形成中國的太空反導系統;在反導衛星旁邊,布置兩到三顆護衛衛星,采用激光或是動能武器,保護反導衛星不被敵方摧毀。
計劃很好,可是一報上去就被否決了,原因很簡單:沒錢!
美國的反導衛星系統,總額九百七十億美元,雖然中國地火箭發射成本,要比美國低一半。但要想構建一套嚴密的太空衛星系統,總支出也將高達五百億美元!
五百億美元,要拿,咬咬牙也能拿出來。
但中國不可能就把主要的金錢,浪費在這上面。中國正在由弱走向強的關鍵時刻,需要投入的地方太多了,不敢、也不可能將大批的金錢,用在現階段明顯并不重要的天基武器研發上面。
中國的軍事領導人頭腦很清醒,戰略反制力量,靠更先進、更靜音的遠洋核潛艇就能做到。而天基激光系統,是一個耗資巨大,又漫長的系統工程,很難一蹴而就。
這一點,想來美國也是很清楚的。
它之所以還是堅持要建立天基武器系統,目的很可能并不光是對付地面彈道導彈。還包括通過搶占太空制高點,獨霸太空。
在沒有競爭地和平年代,美國可以用幾十年時間,將太空武器逐漸實用化、廉價化、大規模生產化,并越來越先進。
當其他國家開始向太空進軍的時候,美國利用其強大的高科技大規模生產能力,可以保證它,面臨太空競爭快速布局,搶占制高點。從數量和質量上。徹底壓倒對方。只要它的本土不會遭到攻擊,美國就可以不慌不忙地和其他任何國家,進行太空競爭,維護它的太空霸權,形成壓倒性的優勢。
或者,利用太空武器軍備競賽,將對方拖垮!
中國至少在數十年里,還沒有能力。和美國進行太空競爭。
但當我們有經濟實力、技術實力和對方競爭的時候,太空上,將已經密布美國的太空武器平臺!
軍方也明白,這就是現實。可是,他們無論如
不能默認這個現實的發生。
因為,擁有天基武器平臺地美國,將變得異常強大。強大到令人膽寒!
到那個時候,假如中美發生敵對,別說陸基導彈系統。就是我們的遠洋核潛艇也將失去威懾力。只要彈道導彈一探頭,沖破大氣層,就將遭到美國天基衛星系統的攔截。
發射衛星的火箭,只要一起飛,就將被美國的天基激光武器給打得凌空爆炸。
就像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擁有了空中優勢的國家,就確保了戰爭勝利一樣。幾十年后,擁有了太空優勢的國家。將擁有整個世界。
如果不打破美國的太空壟斷,未來全地球所有地國家,都將在美國的刺刀面前,瑟瑟發抖。
這就是今天為什么除了國防科工委的專家,還有總裝的一位中將前來的原因。當昨天周主任向上匯報的時候,總裝的領導立刻召開了緊急碰頭會。
總裝的領導一致認為,如果寰宇公司地空天飛機計劃,卻有實現的可能,軍方將全力以赴,支援這個計劃。只要空天飛機研制成功,中國在太空利用方面,將立刻拉到和美國平起平坐的地位。
而且,空天飛機越早研制成功,中國地優勢就越大。
假如空天飛機十年內能做出來,那這個地位將倒過來,中國將成為無可匹敵的太空強者。反過來壓得美國喘不過氣,中國卻可以從容布局。
然而,結果很令他們失望。
看樣子寰宇公司確實有研制空天飛機的計劃,也在做這方面的技術儲備和努力。但他們的計劃,明顯過于超前,缺乏實現地可能性。
雖然周主任和總參的中將對一些技術不是很了解,但只需要稍微動下腦筋,就明白,寰宇公司的計劃還處在非常初期地研究之中。為了減輕空天飛機的重量,他們居然打算用十顆芯片,來處理所有的數據,這個想法就完全脫離了現實。
現代普通戰機,動輒也有幾百枚芯片,協助處理復雜的數據。
航天飛機上的處理器,更是成千上萬塊專用處理器。十塊芯片就能代替這么多處理器,什么芯片這么強悍?
至于發動機,更是讓那些特意請來的專家們笑掉了大牙。
組合式發動機設計很大膽,變幾何更是非常新穎,但它對材料和加工工藝的要求,也更加苛刻。報告會上時間倉促,大家來不及進行準確地判斷。但根據那些專家,利用筆記本電腦計算的結果,現有的所有材料,都根本無法承受這樣高的壓強、超高的火焰溫度。
前來參加報告會的專家,給寰宇公司的計劃下了一個定語:紙飛機。
意即,這是一個停留在紙面的空天飛機。
周主任和總參的中將很失望,非常非常失望。可他們還不能將失望掛在臉上,還要努力勸慰蕭強,希望寰宇公司繼續研究,不要放棄這個項目。
多一個寰宇公司來研發,總要多一層保障吧。盡管專家團都不看好寰宇公司的設計,但起碼多了一個研發單位,來從事空天飛機的研制,在國家空天飛機項目小組之外,多了一個希望。誰說十幾年以后,隨著基礎研究的進步,有了新型材料以后。寰宇公司就拿不出一個實用地空天飛機來?
別的不說,至少在設計思路上,這些專家們,還是肯定寰宇公司的想法,很有新意的吧。
再說,寰宇公司的研發,國家不用出一分錢。失敗了,國家也不會承擔任何損失。
反之,要是計劃成功了。國家還能享受到好處,這樣的好事,何樂而不為?
兩人對此都很清楚,但心照不宣地誰也沒有說,只是安慰著蕭強,希望他振作精神。他們費盡唇舌,要他千萬不要被困難嚇倒。
飯桌之上,說話最多的還是周主任和那個中將。
周主任兩人勸了好久。才看到蕭強逐漸恢復了正常,都是長松了一口氣。
于是他們轉口不再談這個話題,而是聊著各種趣聞,目的都是讓蕭強開心起來。
三個人便說邊聊,一頓午餐,一直吃到下午三點過才盡興而止。在臨告別的時候,周主任再三邀請蕭強去參觀即將于下周舉行地空地、空海聯合模擬演習,還威脅說。如果不去,就是不給他面子等等。
蕭強當然知道,他們這么做。都是為了讓自己不會意志消沉,從而放棄空天飛機計劃。
他也作出一幅很勉強的樣子,答應了周主任的邀請。
望著兩人的汽車開出寰宇公司的大門,蕭強低頭微笑了一下,又恢復了面沉如水的表情。緩緩走進了寰宇大樓。
會議室上下兩層的安保隊員都撤了,只在會議室所在的樓層出入口,設立了一個崗哨。蕭強還沒有走進會議室。就聽到里面地討論聲。
前來聽取匯報的專家團走了,寰宇公司這些剛才一不發的研究人員們,一下活躍起來。他們按照各自所屬的部門,正在就空天飛機的整體研制方案,進行熱烈的討論。
蕭強推門而入,看到汪工,正在和機身設計小組的成員,對著圖紙認真地討論著。
看到老板進來,他們停止了談話。
汪工急切地問道:“蕭總,周主任他們都走了?他們是什么個意思?有沒有說我們的設計不切實際,所以不讓我們繼續研制下去?”
蕭強板著一張臉,面無表情地尋找了一張椅子坐下,淡淡地說道:“你猜呢?”
滿屋子地研究員看他的表情,都覺得有些不妙,心向下一沉。一個研究員小心翼翼地說道:“蕭總,該不會真的讓我們地計劃下馬吧?我們可是都準備好了,就差實際測試了呀?”
很多人都抿緊了嘴,表情十分凝重。
房間里的研究員,都是來自非洲基地。他們從一進入基地開始,就是參與到烏托邦計劃的實施中,這十年來,所有的心血都投入在這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