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來到,大大加強了材料部門的研發實力。他所帶來地相關研究材料,充實了材料部門的數據庫,并縮短了一些重要配方的研究時間,取得了相當巨大地成績。
在基地里,像他一樣的前蘇聯、東歐科學家還有不少。
汪工沒有細算過基地到底有多少科學家,不過據他估計,應該有五。其中絕大多數都是中國科學家,前蘇聯的科學家右,還有三百多名前東歐的科學家。
由于前蘇聯在崩潰前后,國內的經濟、政治形勢極度惡化,造成大量的科學家出走。
這個數字,不少于數十萬。
楊克維奇明白蕭強的心意,他沒有胡亂招收這些科學家。每一個被招來的人,都是具有相當科研實力,在國際科學界,具有一定知名度的著名科學家。
在那混亂的幾年時間里,很少有人注意到了有科學家失蹤。
人們大多以為,他們去了歐洲。
到了近兩年,因為基地已經具有了強大的研發能力,并且研究的深度,開始漸漸超過世界現有水平,再從外面補充研究人員,已沒有必要,才逐漸減少,并最終停止。
汪工好容易才趁瓦西里喝水的時候,找到機會和他談了一小會兒。就在他們談話的時候,瓦西里的眼睛,也沒有離開過屏幕。
他主要是來詢問幾種最新配方的研究進展,同時,也要求材料部門,提供一些新型材料詳盡的數據資料,以方便制造部門,據此提出相應的加工制造方案來。
對于材料部門的突出成績,其他各個研究部門都歡呼雀躍,只有制造部門感到頭痛不已。
隨著各種新材料的紛紛出現,這些材料的強度、耐腐蝕性、抗高溫高壓性能,也一再更新,一舉超越了舊有的材料。
這就給制造部門帶來了大問題,一些常規的加工技術,無法使用在這些新材料上面。
有些材料的硬度極高,就是采用新型合金刀具,也很難加工。而有些材料的耐高溫,一旦合成以后,再要改變外形,將非常困難,只能采用強效激光,一點一點打磨。
所以,要制造出各個研究部門的需要的樣品,制造部門,也是晝夜展開對新材料特性的研究熟悉,明了它們地具體特性。才能有針對性地采用各種新的制造工藝,對其進行加工。
這就需要詳細的材料數據,作為他們分析的基礎。
現場監督著瓦西里將相關數據,傳入了制造部門的數據庫,汪工才離開了材料部門。
他來到動力部門,將他們需要的小型火箭發動機樣品,交給他們,簽收了回單之后,沒有馬上離開。而是和他們討論起來。
動力部門研究的項目,既有相對常見的沖壓發動機、火箭發動機、電磁推進系統等,也有一些超前的理論研究項目,例如激光動能發動機、電磁漏斗離子噴射推進系統等。
有些理論研究已經初見端倪,但缺乏實驗條件。
好在盤古世界地出現,讓他們有了一個理論結合實際的平臺,可以進行深入地研究。
汪工正和幾名研究員討論,驚奇地看見揚科維奇走了進來。
楊科維奇現在的正式職位是基地的總經理。主管著行政事務,事務繁忙,他可是很少來到地下的,現在過來,不知道有什么事?
楊科維奇一眼看到了汪工,笑著迎了上來,用流利的中文說道:“汪工,總算找到你了。他們說你去了材料部門。我到材料部門,卻說你已經走了。”
“呵呵,我給他們送樣品過來。順便去材料部門,了解一下最新配方的進展。”汪工笑著說道。
楊科維奇轉頭四下看了看,問道:“孫總工怎么不在?”
孫總工是動力部門的負責人,是基地里難得地一名長者,今年都有七十多歲了。
動力部門辦公室研究人員說道:“孫老到超燃沖壓發動機項目組去了。今天要做一款新材料的驗證。他一直很關心,早早就去了,”他看了一下手表。又說道,“實驗都進行了好幾個小時了,估計快要結束了吧。總經理要不再等等?”
“不等了,我們過去!”楊科維奇向汪工點點頭,兩人并肩出去。
汪工聯系到他特意來找自己和孫老,猜到了他的想法,在過道里,低聲問到:“是不是準備進行發動機試制工作了?”
“是的。老板傳話過來,說他的小衛星進展很快。讓我們派人過去,借著這個機會,將我們的空天飛機計劃納入小衛星計劃,作驗證性實際測試。”楊科維奇認可了他的判斷。
汪工皺了皺眉頭,說道:“是不是太倉促了?超燃沖壓發動機,也就這一年才取得了比較大的進展。而且這還是模擬驗證地效果,連發動機設計,都還沒完全定型。我們要做出樣品來,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楊科維奇承認他說的有道理,可還是說道:“老板也是不得已啊!空天飛機地核心就在于組合式超燃沖壓發動機。可是超燃沖壓發動機的啟動速度是五馬赫,我們無法在地面,取得試驗數據,也就更談不上改進了。幾內亞比紹這點點地方,飛機一開加力,就飛出了空域,連試驗的基礎都沒有。再說,我們也不敢在其他國家的注視下,公然試驗超燃沖壓發動機。
現在有了模擬世界,聽說環境系統模擬,采用了大量登月項目組進行驗證時的航空航天數據,保證了模擬系統盡可能貼近真實,對我們地研究幫助很大。可是,這畢竟無法保證百分之百的真實性,研究中的一點點小失誤,都會讓實際運行中出現無法挽回地損失。現在能夠有機會進行實際驗證,當然對于我們收集數據、改進發動機設計,都有極大的幫助。”
發動機研究一向是一個大困難。
因為燃燒室的火焰燃燒,很難用計算機模擬出來,人們只能在計算機的幫助下,更多地采用實際測試的方式,用風洞來驗證設計效果。
當初殲十的設計過程,都是采用了風洞加寰宇公司超級計算機的方式,來進行研制的。
而且即便是十萬億次的超級計算機,也主要是進行發動機材料的研究,還無法完全用計算機,作從頭至尾的設計驗證。
這個投入
般的國家,都無力承擔的。
而超燃沖壓發動機設計,更是超出普通航空航天發動機的困難。
沖壓發動機是廣泛運用于導彈、超音速戰機地一種特殊發動機。它的設計思路來源于渦噴。取消了渦噴復雜的渦扇進氣裝置,結構更加緊湊、簡單,易于制造。
但沖壓發動機由于沒有了渦扇進氣裝置,它就需要有一個初速度,讓發動機運轉。
沖壓發動機啟動的最小條件,是不得低于零點五馬赫。
超燃沖壓發動機,其實是專門用于近地軌道巡航戰機的專用發動機,它的啟動條件更加苛刻:最低啟動速度,不得低于四到五馬赫!
這樣高的要求。使得超燃沖壓發動機,根本無法在地面進行測試,必須裝上驗證機,上天測試!
誰能保證自己設計的超燃沖壓發動機絕對沒有問題?
初期設計產品,必然會出現這樣,或是那樣的設計錯誤,每一個錯誤,所帶來地都是驗證機墜毀、發動機爆炸等災難性結果。
這樣的研制。就是美國這樣超級富有的國家,不是迫不得已,他們也不會如此燒錢!
美國搞超燃沖壓發動機,一直在隨著國際形勢變化,而斷斷續續。在蘇聯也在研制的時候,美國立刻啟動研發機器,不惜工本的研制。國際形勢稍一緩和,他們就馬上以經費不足為借口。停止超燃沖壓發動機的研究工作。
因此,即便他們已經搞了幾十年了,驗證性發動機作了一大堆。飛行試驗也先后進行了上百次。
但美國始終沒有一個系統的研究思路,時斷時續,又常常從技術進步中確定新的研究方向,提出不同地設計要求,影響到研發公司的研究方向。
非洲基地的初期研究。進行了大量的理論研究,之后有了超級計算機,研究進度快了許多。
動力部門的研究人員們用了盡可能多的模擬演算。來確定最終的實際方向,采用了變幾何進風通道的設計思路,來全力攻關。
這十年來,雖然他們一直沒有推出實物,但與此相關地技術障礙,都得到了一一的解決,積累了關鍵的技術。
最終讓超燃沖壓發動機小組,獲得支持地還是光電混合超級計算機系統的到來。
超乎尋常的模擬真實能力,讓研究小組可以拋開算法難題,直接賦予發動機模型相關的數據,構建一個近乎于真實的發動機。
不同條件氣動環境下,發動機地變化,都清晰地擺在研究人員的面前。
長期停滯不前的超燃沖壓發動機小組,頓時恢復了活力,每天近十次模擬風洞試驗,讓他們獲得了大量珍貴地技術參數數據,發動機的研制工作,在發現問題、改進中,快速地進展著。
現在所差的,就是一次實際飛行測試!
經過了成千上萬次模擬風洞測試的超燃沖壓發動機,其研究小組都一致認為,雖不敢說一次成功,但通過發現問題,盡快改進,并拿出更可靠產品的信心非常足。
“既然是這樣,我也沒有意見。”汪工沉默了一下,開口道,“不過,我認為,不宜進行全尺寸驗證,先做一個縮小比例的試驗型發動機,就足以驗證相關數據了。這也可以節約大筆經費。還有,小尺寸的驗證發動機,我們也有把握來完成,要是一來就上全尺寸,說實話,我們也有些發”
“那是當然!”楊科維奇笑道,“老板接的活,是小衛星發射。我們總不能用一百來米長的超大型空天飛機,來發射只有一百來公斤的小衛星吧?老板的意思,是做一個十比一比例的縮小尺寸驗證機,在國內進行實際測試,及時反饋數據,爭取在一年內,達到初步符合要求的地步。”
說話間,他們來到了超燃發動機項目小組的實驗室。
孫老正在里面,親自主持著最新的研制工作。這次不光是在進行風洞測試,還結合了機體研制部門的成果,進行總和測試。
看來,前幾次的測試效果肯定很理想,項目小組的勁頭十足,居然開始了整合測試。
孫老盯著眼前的二十一英寸液晶顯示屏,眼睛一眨不眨。
屏幕顯示被分為了三個區域:左側是一張表格;右側上半,顯示著一架正在飛翔的飛行器;下半,飛行器被隱去,顯示出一個正在工作的發動機透視圖,燃料在燃燒室猛烈燃燒,在噴嘴后面,形成了一條長長的尾焰。
他的視線,偶爾瞟一眼發動機,卻對右上角的飛行器看也不看那不是他所負責的項目。
飛行器的設計,自有飛行器項目組來完成,他所領導的發動機小組,只需要驗證他們的發動機合乎要求就行了。
發動機的不同部位,形成各種顏色的斑塊,這代表著這些部位的發動機做工時,此時的溫度變化。
從屏幕上可以看到,進氣道的顏色達到了紅色,表示此處的溫度,還在發動機材料所能容忍的極限范圍以內。
蘇老的眼睛,緊緊盯表格上面所列示數值變化,神情專注之極,只是偶爾和身邊的研究人員,交換幾個意見。
楊科維奇和汪工相視一笑,走了進去。
蕭強的烏托邦計劃,終于邁開了第一步。他當初的構想,正在一步一步,走向現實。
一個夢幻般的現實!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