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場演習的電影。
寬大的會議室里,坐滿了軍方的高級將領們。
窗簾拉上,電燈關閉,整個會議室鴉雀無聲,只有投影機降溫風扇,發出呼呼的葉片聲響,以及投影燈泡絲絲的電流聲。
在座的將領們,都全程觀摩了全部演習,這時,是在重溫失敗的痛楚,是在痛苦中,摸索未來的道路。
由于演習部隊已經拉出來了、演習區域也清場完畢、彈藥也下發給各個部隊,在鄭亦亭的堅決請求下。同時扮演紅軍的王師長,也不認為自己處于多大的劣勢,同樣極力請戰,于是,演習得以繼續。
屏幕上,跳出來一個人影,看起來很年輕,可能是才參加工作,寬大的軍服穿在他身上,顯得空空蕩蕩的,如同一件袍子。
他舉著話筒,對著鏡頭說道:“在十二月份,冬季即將到來的時候,我北方軍區,兩支久負盛名的裝甲作戰師,在京郊某地,舉行了一場模擬條件下的高科技作戰演習。”
鏡頭一轉,畫面中出現的是那個熟悉的土山包,鏡頭正對準了演習指揮部的帳篷。
“在我身后,同一座山包下,分別就有兩個指揮部。這在世界軍事演習史上,也是一項奇觀,不如讓我們來采訪一下演習指揮部,向他們問問,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吧!”
會議室,黑暗中,不知道那個將領罵了一句:“白癡!從哪里找來了這么個傻逼來做解說!”
“安靜!”會議室前排,傳來一名老帥的喝令,“管他是不是傻逼!我們的任務,就是多看、多想,少說話!”
這次全軍高級指揮員,觀看演習紀錄片,包括退役老帥們在內,都齊刷刷地到了現場。
這也表達了我軍,對這次演習的重視程度。
鏡頭跟著解說員,進入了指揮部,就聽見里面議論紛紛:“這個鄭亦亭,他拿著那么好的武器,卻縮成一團。主攻的藍軍,現在卻變成了主守。這邊應該防守的紅軍,卻全軍出動,以三個箭頭,形成突襲之勢!嘿嘿,這一仗,有點意思!”
解說員精神一振,跑了上去,把話筒對著一名中將:“常將軍,你剛才說藍軍由攻勢轉為守勢,請問這是怎么一回事?這是不是代表了,即便擁有先進的武器,在我們強大的軍隊面前,也只能退縮防守?代表著我們人民戰爭的強大威力么?”
那個中將一臉古怪地看著他,支吾說道:“這個,鄭參謀長的打算,我也不是很清楚,從他的布陣來看,大概是打算以靜制動吧!”
“原來是這樣!”解說員帶著攝影師,從指揮部奔出來,朝另一邊的藍軍指揮所跑去,“面對紅軍強大的鐵拳,不知道藍軍首長,會作出怎樣的決斷,是否會命令部隊全面反擊呢?讓我們親自到藍軍指揮部,看看他們的具體反應吧!”
鏡頭里,是藍軍的指揮部,鄭亦亭雙手叉腰,望著幕布上的戰場態勢圖,一不發。
“請問鄭參謀長,你現在正在想什么?面對紅軍的強大攻勢?你的對策又是什么呢?”解說員跳了過去,把話筒塞到他嘴邊。
鄭亦亭一愣,不耐煩地揮了揮手:“具體怎么打,你等著看好了。不要干擾我指揮!”
“可是鄭參謀長,我們是在拍攝軍事紀錄片,希望您能夠配合!幫我們把影片拍完整,我們希望全程記錄指揮首長的一舉一動,每一個思考細節”那解說員還在喋喋不休。
鄭亦亭大怒,揮手叫來警衛員:“把他給我看好了!只準他拍攝,要是他敢拉著我們的參謀人員東問西問,干擾老子的指揮,你就把他拉出去斃了!”
鄭亦亭的舉動,把解說員嚇住了,他再也不敢多問,只是老實地把鏡頭對準了指揮所,靜靜地拍攝。
鄭亦亭大校對著幕布想了很久,冷笑道:“王瘋子給我來個全師突襲,妄想打我個措手不及。可是,他沒料想到,我本來就沒有打算搶先出手。要不然,這時候部隊正在準備攻擊,防線亂糟糟的,倒有可能給他亂拳打暈。好,你王瘋子想來攻,我就讓你攻!”
他轉頭道:“我命令,前沿一線部隊,節節抵抗,不要讓紅六師打得太順了!這些家伙一旦打瘋了,也是很難對付的。要他們堅決抵抗,守住一線陣地,直到晚上!”
解說員聽他發布完命令,趕快興奮地帶著攝影師,跑出指揮部,搭載了一架專門用于拍攝使用的直升機,向紅軍的陣地趕過去。
從上向下航拍,是藍軍森嚴的陣地,所有一線的部隊,都進入了戰壕。
飛過藍軍陣地,又飛了十來分鐘,可以看到大批的紅軍士兵,已經停止了前進。他們正在構筑陣地!
也許是接到了前方藍軍已有準備,紅軍沒有貿然一頭撞上去,而是迅速構筑野戰工事,將兩軍的戰場,縮短到了區區三十多公里的距離。
直升機繼續向前飛,在一條河流上,看到了大量的軍車、坦克、裝甲運兵車,正在指揮下,有序通過軍用鋼橋。
在不遠的地方,工兵們仍然在繼續搭建新的橋梁,以加快部隊通過的速度。
“看!下面就是我們英勇的紅軍戰士,他們在抗日戰爭時期保衛過中央,在革命戰爭中轉戰千里,在朝鮮戰爭中打敗過美帝國主義!在長達幾十年的軍史中,這支部隊曾經兩次,戰至最后一兵一卒,由兩次重建。每一次重樹番號之后,他們都繼承了革命前輩的犧牲精神,和大無畏的革命意志,在我軍歷史上,立下了赫赫戰功!而今天,他們將再續新功,為我軍,對付先進科技裝備的藍軍,而奮勇拚殺!”
直升機的轟鳴中,解說員用繩索把身體拴在機內,半個身子都探出去,聲嘶力竭地對著話筒吼著。
會議室里,終于有更多的人躁動起來:“老帥啊,能不能不妨這個影片啊!這個家伙就是個白癡啊,他東奔西跑,拍攝這樣的特寫鏡頭,有個屁的意思啊!不如還是播放指揮部的存檔數字資料吧!我們都是獨當一面的戰略指揮官,要看,也要看全面嘛!”
“不錯不錯!這樣的影片,拿去哄哄外行還可以,給我們看這樣的東西,那是糟蹋我們的眼睛呀!”許多將領們都附和道。
軍事紀錄片,主要的作用是振奮人心,給將領們看這樣的東西,實在提不起興趣。
“好吧,就放藍軍指揮部的戰場數據模擬紀錄吧!”老帥也是看得昏昏欲睡,在眾人的強烈要求下,停止了紀錄片的播放,而是連接了一臺計算機。
開機以后,顯示的也是戰場指揮系統的界面,只不過是單機版。
操作員點擊了一個程序模塊,頓時,在屏幕上,顯示出大家已經熟知的戰場態勢圖。
這個戰場回放紀錄,也是蕭強極力堅持下,被程序員們設計出來的。當時,誰都沒注意到這個模塊的作用。但等到演習結束,蕭強將其中的戰場記錄拷貝下來,分發給各個首長們的時候,他們才驚覺到,這個功能模塊的作用,從某種意義上說,其價值,并不下于整個戰場指揮系統!
有了這套系統,他們可以利用單機版的操作系統,隨時回放整個演習作戰的全過程,清晰地看到,指揮官下達的每個指令,并可以不停地快進、倒退到某一個戰術細節,將局部戰場加以放大,以供戰后討論研究!
有了這么一套系統,對軍事院校而,那就是憑空多了無數的戰場實例,對于提高戰斗主官的戰術素養、檢討戰斗得失,其意義無論怎么夸大,都不為過!
現在看到演習迅速被調整到紅軍停下攻勢,藍軍依然收緊防線的階段,將領們在感慨科技方便的同時,對蕭強這個人,更加感到神秘莫測!
能夠思慮這么周密,想出這么多花花道道,這個人,太不簡單了!
幸好,他是我們的人!
紅軍的攻勢停頓,并沒有持續太長時間,在中午時分,他們重新發起了進攻。
透過高空鏡頭,將領們看到,一門門大炮在構筑的陣地上,發出咆哮,閃爍的亮光充滿了整個大地,硝煙在一瞬間,就將大片的土地,籠罩在里面,一切都變得模糊不清。
投影圖像,忽然被劃分成了兩塊,高空航拍的圖像沒有了,一邊出現的是戰場態勢,一邊顯現出指揮部的數據評判:紅軍動用榴彈炮、迫擊炮、喀秋莎火箭炮,共計五百一十九門,有其彈著點計算,其覆蓋范圍包括藍軍整個一線陣地。由藍軍的防御陣地堅固性,和士兵的隱蔽來判斷,本次炮擊,共造成七條一線防御陣地實效,藍軍陣亡士兵二百四十八人,一個連隊徹底失去作戰能力,退出演習。
之所以會彈出這個畫面,是因為激光戰場對抗模擬系統,主要能應用于士兵的槍械、飛機、坦克等直瞄裝置,目前還不能做到火炮模擬彈道計算。因此,在出現炮擊的時候,指揮部便會根據計算中心提供的數據,以演習常規判定方式,做概率決策,以判斷炮擊一方的戰果大小。
這樣的演習規則,在座的將領們早就習慣了,能夠這么迅速地得出結果,已經讓他們欣喜不已了。要是按照往常的慣例,當炮擊完成以后,這個結果要出來,起碼要等上好幾個小時。
現在在戰場系統的幫助下,他們幾乎可以在不中斷演習流暢性的情況下,迅速作出判定,將炮擊區域的“陣亡”士兵,切斷他們的戰場對抗系統,閉鎖槍械,命令他們退出演習區域。
藍軍的抵抗非常堅決,隨著時間的流逝,雖然一個個一線連隊整體失去戰斗力,防線依然牢牢掌握在藍軍手中。直到紅軍的坦克部隊開上前沿,與機械化步兵協同前進,才把前沿的少量藍軍防守士兵趕出戰壕。
從戰場態勢圖上,將領們看到,鄭亦亭下達了新的作戰命令。
他讓前沿部隊,放棄一些難以防守的陣地,將殘余兵力集中起來,收縮到要點防御。其戰略目的非常明確,就是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保持重兵集結于后,努力擴張部隊的防御圈,扼守以后的突擊返攻通道。
戰斗進行到中午時分,戰局陷入膠著狀態。
一直到這個時候,雙方都沒有動用他們的空軍支援,紅藍兩軍的戰斗機、陸航直升機,都老老實實地停留在兩百公里外的后方機場,沒有動彈。
可這個情況到了下午一點三十四分的時候,戰局發生了突如其來的變化。
戰場態勢圖上,衛星發現,紅軍的機場忽然陷入忙碌,大量的飛機升空,根據雷達訊號判斷,大半是戰斗機,另有三分之一,是轟炸機與對地強擊機!
紅軍,終于決定動用空中力量,奪取空中控制權了!
沒有制空權,他不敢動用陸航直升機,對藍軍據守的要點進行空中打擊,也就很難快速封閉藍軍的戰略通道,達到將對方困死的目的。
不過,王瘋子雖然外號叫作瘋子,但顯然也是個謹慎的人。他并沒有直接命令戰斗機飛往戰場,和藍軍硬碰硬,而是讓戰斗機繞了個大***,準備對藍軍機場,做一次長途偷襲!
當他們展開迂回的時候,演習指揮部做出指示,由于紅軍機群的這次迂回,脫離了本方地面雷達網的支援范圍。命令在此期間,切斷演習區域內,地面雷達將不再向機群提供雷達數據,紅軍迂回機群,將依靠自身機載雷達進行自我偵測。
可是,紅軍并沒有意識到,在藍軍的衛星、預警機、地面三位一體的偵測體系面前,其范圍達到了直線數百公里的距離,他的飛機剛剛起飛,這邊就已經顯現在了藍軍的指揮部,戰場態勢圖上。
鄭亦亭這次的反應很快。
幾乎就是在紅軍飛機大批起飛的同時,他就根據藍軍戰斗機退短,不可能跑太遠,必然會制約整個偷襲機群具體路線的特點,在參謀們的幫助下,就戰斗機的最大航程、載彈量、迂回方位,確定出了對方的畢經路線,將戰區防空導彈,調往了中途,打算守株待兔,來個以逸待勞。
紅軍配備的戰斗機,是我軍最新研制的殲七-e,也是我軍目前最先進的空中格斗用機。
它的最大航程,只有兩千公里,折除一半的返航路程,還有空中作戰需要的燃油,藍軍把伏擊陣地,設置在了一處山谷。
當紅軍遭到地面,十二枚突然騰空的導彈攻擊的時候,屏幕上又跳出了演習指揮部的戰果評定。
“根據紅軍機群編隊飛行姿態,判定紅軍未預料到地面的導彈攻擊,在達到紅軍機載雷達偵測范圍后,才能做出反應。判定本次導彈攻擊達到了戰術突然性,非常成功,有百分之七十幾種目標!”
殲七最大的特點就是雷達距離短!
e型改進型,裝備的是英國馬可尼公司的ssr雷達系統,其最大探測距離,只有可憐的二十八公里,對地下視探測距離更縮短到十公里!在面對藍軍導彈刻意的伏擊下,幾乎毫無還手之力,一轉眼,就有五架轟炸機和三架戰斗機被防空導彈擊落!
在這個時候,從戰場態勢圖看,紅軍空軍指揮官有些猶豫,估計是在猜測,這是藍軍有意設置的伏擊圈呢,還是無意中,誤入了藍軍的防空陣地。
但不管怎么說,他們偷襲的意圖,已經暴露無遺!
紅軍空中指揮官很快做出了決定,放棄本次偷襲,撤回機場。
沒有地面雷達網的保護,已經暴露了行蹤的紅軍飛行編隊,只會成為對方戰斗機、地面高炮、防空導彈的目標。與其在不利的情況下,在對方的地盤上打一仗,還不如返回機場,從正面展開強攻,起碼還能得到地面雷達支持。
他的打算是好的,可惜,他們從出發的那一刻起,就被衛星縮定,無所遁形。
藍軍的戰斗機早已經在防空導彈陣地外,等待很久了,從衛星傳來的信號,一看到紅軍打算跑,他們馬上追了上去。
藍軍的戰斗機,模擬的是美軍的f-16,改進后的殲七和其相比,速度相同,機動力大致相仿,但最大航程,只有f-16的一半,并且,在航空電子方面,和對方根本不在同一個級別!
因為要保護轟炸機,紅軍的機群不可能飛得太快,藍軍的戰斗機很快就追上了對方大隊機群,但在預警機的指揮下,保持者和對方七十公里的距離。
f-16和殲七的另一個區別,就在于機載武器。
f-16的武器系統,是最多可以掛載六枚aim-120中程空空導彈,或者說,掛載四枚aim-120中程空空導彈,再加掛兩枚aim-9短程空空格斗彈。飛機上,并沒有航炮的位置。
而殲七,則是采用的航炮與短程格斗彈相結合的配置。
假如說,空軍發展早期,雷達系統還不夠完善的時候,殲七的配置,可以說是非常完美。可是在現代科技的飛速發展下,這種配置,已經顯現出極大的弱點。
f-16突然加速,將距離縮短到四十公里距離,然后發射了一枚aim-120,隨即將速度放慢下來,繼續綴在后面。
aim-120是世界上第一款發射后不管型導彈,為中程空空導彈,其標稱最大距離為八十公里,但考慮到這是尾追攻擊,最大攻擊距離被判定為五十公里。這款導彈的制導原理是:導彈脫離機體之后,前面部分的飛行,由戰機的雷達系統提供照射引導,進行隱蔽飛行狀態,在進入最后二十公里的近程格斗距離時,導彈主引導雷達才開機,以達到戰術的突然性。
從戰場態勢圖上,一條條藍色的細線,射向紅軍機群。這時,藍軍戰斗機為引導導彈,提供的雷達照射,也驚動了整個紅軍飛行編隊。剎那之間,紅軍的機群出現了混亂,直到aim-120到達攻擊距離,打開主引導雷達,紅軍才完成編隊調整,所有的戰斗機都留下來,做好與敵機進行空中格斗的準備,掩護轟炸機先行撤離。
但是,他們等來的不是敵機,而是敵人遠距離發射的空空導彈!
演習指揮部再次跳出評定畫面,判定,由于空空導彈正截面小,紅軍機載雷達將在五公里距離,才能發現該型號導彈,作出應對動作。
也就是說,直到aim-120逼進到,距離紅軍掩護機群五公里的地方,地面雷達網才為他們提供導彈攻擊的訊號。
當aim-120突然出現在機載雷達屏幕上時,這造成了紅軍戰斗機群的又一次慌亂。許多戰斗機還沒來得及做動作,就被判定擊落,而更多的飛機則慌忙拋撒干擾箔條、開動電子干擾系統、做小范圍大機動,盡量避開對方的空空導彈。
然而,演習指揮部判定,藍軍的中程視距外攻擊是成功的,認定本次攻擊,即便紅軍采取了機動規避,但對方的成功率仍然高達百分之五十,約有五分之一的戰斗機被關閉了武器系統,要求退出本空域。
這個時候,紅軍的空中指揮員,作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全軍而上,突破藍軍的超視距作戰防線。采取近距離格斗的方式,發揮本方機炮優勢,拖住藍軍攻擊機群,掩護本方轟炸機脫離。
他的想法是好的,決定也是大膽的。而藍軍方面,大概是認為勝券在握,留下了三分之一的戰機迎戰,其余三分之二,在預警機引導下,繞過本空域,企圖將紅軍空中力量,一戰掃平。
紅軍的殲七,與藍軍模擬的f-16,雙方的速度相仿,一個是2.1馬赫,一個是2馬赫,一旦正面對決,很快就沖到近程格斗距離。
在此期間,藍軍又施放了一次中程空空導彈,在高機動中,演習指揮部判定本次攻擊成功率只有百分之三十。至此,紅軍的戰斗機已銳減近四分一!
在演習開始之前,按照紅藍兩軍的戰斗機配置,演習指揮部為藍軍配置的戰斗機為三十八架,紅軍則因為殲七的造價低、技術成熟,擁有戰斗機共計七十六架。
在經歷過地面防空導彈伏擊、中程空空導彈尾追突襲、正面交戰時敵機再次施放中程空空導彈,紅軍還保有戰機五十三架。
而留下來迎戰的藍軍戰機,因為只有主力機群的三分之一,所以共有十二架。
一十二對五十三!
在機載電子設備遠超紅軍飛機,機動性大略相仿的條件下,藍軍為此次輕敵付出了慘重代價!
紅軍以拚刺刀的精神,一進入格斗距離,便以三架,甚至四架戰斗機圍攻藍軍一架的作戰方式,像狼群一般撲了上去。
戰場態勢圖上,無數代表短程格斗導彈的藍色、紅色線條,充塞了這片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