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強臉色大變,立刻完成掃描,隨時準備對契索涅夫發動攻擊。
他完全沒有替他人賣命的興趣,就更別說蘇聯這個緊鄰著中國的國家了。
在知道有蘇聯存在之后,他就找了許多關于這個國家的資料,赫然發現,從這個國家的前身俄羅斯立國之初,就極具擴張性。
早在成吉思汗的孫子拔都,在伏爾加河下游建立金帳汗國,將東北羅斯收入囊中之時,后來俄羅斯的統治者,還局限于莫斯科一帶,被稱之為莫斯科公國。
十五世紀末,十六世紀初,莫斯科公國相繼征服了各個公國,成立了俄羅斯。
之后,從伊凡四世自稱沙皇開始,俄羅斯走上了對外炫耀武力,侵吞他國的擴張道路。
一五五二年,滅喀山汗國;一五五六年,征服阿斯特拉罕汗國,占領了整個伏爾加河流域。
長達二十六年的立窩尼亞戰爭,企圖把將于擴展到波羅的海,終告失敗。
隨后,于一六五四年,趁烏克蘭人民反抗波蘭統治的時機,入侵烏克蘭;東部,俄羅斯則深入西伯利亞,直達鄂霍刺克海,并于十七世紀中,入侵黑龍江流域。
十八世紀一開始,俄羅斯就發動了一連串的對外戰爭,一七零零年爆發的北方戰爭,持續長達二十一年,先后與瑞典、土耳其交戰,占領大片領土,在這片領土上修建新都圣彼得堡。在瑞軍反攻時,占領波蘭;與土耳其交戰時,又轉進芬蘭,占領赫爾辛基等地。二十多年戰爭,俄羅斯如愿侵占了大片波羅的海土地和入海口,躋身歐洲強國行列。
十八世紀中葉爆發的奧地利王位爭奪戰中,英法在美國廣大的領土上為爭奪殖民地而大打出手,俄羅斯則與奧地利組成聯軍,屢屢重創英國盟友普魯士,先于一七五九年,將先后參戰的四點八萬普魯士軍,打得只剩三千人,后于一七六零年占領了柏林。
此后的俄羅斯,越發以國際憲兵自居,幾次針對法國大革命的干涉戰爭,它都大肆派兵,在十九世紀中期,歐洲先后爆發資產階級革命的時候,出兵四十萬,鎮壓匈牙利和羅馬尼亞革命。
十九世紀下半,自身也經歷了資產階級改造的俄羅斯,對外侵略的步伐并沒有放慢。
從一八五零年開始,通過一系列侵略戰爭,先后強迫清政府簽訂《中俄璦琿條約》、《中俄天津條約》、《中俄北京條約》、《中俄堪分西北界約記》、《中俄伊利條約》等不平等條約,胃口不斷擴大,侵吞了中國一百五十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一八七七年,對土耳其作戰,奪取部分土耳其倏地;
十九世紀八十年代,完成對中亞的全面占領,把布哈拉、浩罕、希瓦以及土庫曼變成自己的殖民地;
蘇維埃成立之初,是由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外高加索聯盟所組成的聯盟國家,在二戰結束后,迅速擴大為十五個加盟共和國、二十個自治共和國、八個自治州、十個自治區、一百二十九個邊疆州或區,成為世界上領土最為廣大的國家。
這樣一個龐大,并且充滿擴張性的國家,擁有五百一十萬軍隊,曾在中蘇關系最緊張的時候發出了入侵威脅,蕭強就算不希望被國家所控制,也沒有一點點和他們合作的可能性!
相反,它的解體,更能讓人放心!
只要它還具有對西方集團的威懾力,能夠吸引他們的注意力,這就足夠了!
契索涅夫對他的態度突然變化愣了一下,微一思索,明白了為什么,臉上不覺流露出苦澀的笑容。
“如果可以拯救蘇維埃,我會毫不猶豫采取行動,可這是不可能的”
蕭強不發一,緩緩移動身體,擋在林怡的身前。
“現在的國家,從上層到老百姓,已經完全喪失了信仰。早在勃列日涅夫時代,他就對共產主義的未來失去了信心,他曾親口對弟弟說:‘什么共產主義,只是哄老百姓的。’
可是,現在連老百姓也哄不了了,他們只看到,能夠買到的東西越來越少,越來越緊缺,什么都要排隊,產品質量低劣,工人酗酒窩工,醫療事故頻發,在這個國家,都有一種船要沉了的感覺。
我們共有一百二十多個民族,總人口二點九億,其中俄羅斯人只占百分之五十一,剛剛過半。
這么多民族,大多是在近三百年加入俄羅斯帝國的,為了保持國家的完整,我們也采取了許多強制措施,所以俄羅斯人和其他民族之間的關系非常緊張”
契索涅夫說得很慢。
蕭強心中冷笑,什么叫采取了強制措施?
由于俄羅斯的龐大,建立在幾百年持續不斷地征服基礎上,歷代沙皇對被占領地,都采取的是奴役、掠奪的方針,鼓勵“大俄羅斯”沙文主義情緒,唆使俄羅斯人對其他民族鄙視、仇恨、壓迫,還多次實行屠殺等手段,致使沙皇俄國成為世界歷史上,民族矛盾最深刻的國家。
蘇聯成立后,民族問題雖有少許改善,但始終無法解決。
雖然俄羅斯人在蘇聯占據主體地位,但大多數俄羅斯人,都居住在俄羅斯聯邦共和國,其他地方的俄羅斯人在當地只占百分之十九,反而成為少數民族。
這些俄羅斯人被當地民族指責為“占領軍”“殖民者”,而他們也是一肚子的怨氣,認為俄羅斯承擔了太多的義務,還要受氣挨罵,紛紛要求不管其他少數民族,任他們自生自滅。
戈爾巴喬夫實行的全面民主,使得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力日趨減弱,這些反對的聲音不但沒有得到控制,反而越加強烈,各加盟共和國,對上面的命令,也漸漸陽奉陰違,離心力不斷增大。
就是各民族之間,也是矛盾重重。
摩爾達維亞共和國,要求把摩爾達維亞語作為官方語,遭到了包括俄羅斯人在內的其他所有民族的反對;更有不少加盟共和國內部的少數民族,要求脫離所在共和國獨立。
類似的事件層出不窮,莫斯科反應遲鈍,措施無力,不但沒有制止事態的擴大,反讓地方的膽子更大,肆意妄為。
去年,阿塞拜疆德納卡州,因為亞美尼亞人在多數,強烈要求脫離阿塞拜疆,加入亞美尼亞,地方蘇維埃甚至發起了公民投票行動,并在之前,和涌入的阿塞拜疆人發生了暴力沖突,造成二十六名阿族人、六名亞美尼亞人死亡。
這樣沖突不斷的國家,關系緊張都是修飾之詞,應該說地下的巖漿壓力正在累計,只是在等待一個臨界點,然后爆發出沖天的動能。
在戈爾巴喬夫對西方抱有幻想的時候,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等波羅的海三國,因為歷來和西方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受到西方集團的挑撥,認為加入蘇聯后吃了虧,本來他們的經濟發展水平,和北歐國家相近,可是為了平衡全蘇聯的經濟,發展速度緩慢,大大落后于北歐諸國。
為此,他們屢次游行示威,要求更多的自治權,最終脫離蘇聯。
就在這樣一種情況下,蘇聯高層卻一廂情愿地認為民族問題,已經得到了徹底解決。斯大林說“各民族已經在完全平等的基礎上,以一種堅固的友誼緊緊地聯系在一起了”,赫魯曉夫宣稱“在蘇聯已經形成了具有共同特征的不同民族人們的新的歷史共同體蘇聯人民”,勃列日涅夫吹噓“民族問題徹底地一勞永逸地解決了”,這種種鴕鳥心態,使得各種民族矛盾更加激化,以至不可調和!
契索涅夫也知道自己的說法,是經不起推敲的,尷尬地笑了笑:“其實民族問題,只要肯花力氣,還是能夠解決的。但是戈爾巴喬夫,太差了,不是個好領導!
蘇聯實行了幾十年的計劃經濟,突然推行的全面市場經濟,老百姓根本不知道該怎么做,沒有專門的經濟人才,造成人民不知所措,大量的國家資產,被一些人非法侵吞,生產能力不但沒有提高,反而大幅下降,老百姓的生活比以前更加困難。
幾年改革下來,蘇聯的赤字翻了一番,為了彌補赤字,國家大量發行貨幣,造成通貨膨脹居高不下,老百姓怨氣極大。
為此,中央被迫把主要的精力,都集中在國內的經濟上來。
然而,改革失敗以后,戈爾巴喬夫更加不顧實際情況,又在政治上全面推翻舊有模式,號召向西方學習,建立民主的、人道的新政體,于是從上倒下,都無所適從,國家陷入了極端的混亂狀態,無數的極端思潮,像潮水一樣,沖擊著人民的大腦。
就在這個時候,戈爾巴喬夫再次表現出一個不成熟領導人的特質,他居然宣稱;戰爭是政治延續的論調,已經過時了,未來是屬于全人類的,蘇聯要以全人類的利益為重。率領蘇聯,全面倒向西方,放下手中的武器,乖乖投降。
裁軍、削減核武器、控制地區沖突,最后演變到簽訂撤軍協議,準備從整個歐洲,撤回到國內。
這樣,人民最后一點點自豪感,也被無情地剝奪,以這次從阿富汗撤軍為序幕,人民的憤怒達到,未來的社會動蕩,指日可待!”
蕭強聽著他條理清晰地分析,連連點頭,心里暗爽不已。
動蕩是好事啊,只要不是在自己國家,這就是大快人心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