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強今天才知道,一個儒雅的知識分子失控起來,比一頭發怒的獅子還可怕。
知識分子的精神世界更為專注,由此在狂暴的時候,也會因其對關注事務的關心,而忽略現實,發作起來,絕對是什么都不顧。
他的肩膀,在易遠沒有絲毫留有余力的抓攥下,骨骼發出咯咯聲響,蕭強痛得額頭都沁出汗水來,呲牙咧嘴,一個字也說不出來。
林怡撲上去,用力掰他的手指,最后甚至想用牙齒咬,都不能讓他放開蕭強。
易遠對外界的一切恍若不覺,眼睛里發散著狂熱的光芒,猶自搖晃著蕭強的身體,大聲吼道:“這是不是真的?他能搞到什么芯片?是不是所有的芯片都能搞到手?有多少,快告訴我,快告訴我呀!”
“小易,你瘋了!對一個孩子用這么大勁!”盛秋硯沖上去,一掌拍在易遠的額頭,把他推了個踉蹌,蕭強趁機掙脫開來。
“奇怪,我這是怎么了?”他的眼睛恢復了一絲清明,摸了摸額頭,“好痛,誰用石塊扔我?”
林怡帶著淚水,拉著還說不出話來的蕭強,嚶嚶地哭了起來。
“沒事,我沒有事,別擔心!”蕭強從牙齒間發出嘶嘶的聲音,安慰著林怡,看著她披頭散發的樣子,不由涌起一陣感動,在他的眼中,此刻的林怡,是她最美的時候。
他想要抬手去摸摸林怡的臉頰,關節處卻傳來鉆心地疼痛,象電流一般傳遞到神經根源,手剛剛抬起來,便垂了下去。
盛秋硯橫在易遠和蕭強之間,怒斥道:“小易,你在發什么神經?在大街上打一個孩子,太不像話了!”
“什么?我做什么了?”易遠茫然地望著盛秋硯,看到他身后的蕭強,忽然身體一震,又想要沖過去,“對了,你你你剛才說,你能搞到芯片,什么芯片都有!”
易遠之所以情緒如此失控,實在是他這半年來,所承受的精神壓力太大了,大到一個正常人難以承受的地步。
早期的活塞式戰斗機結構簡單,發動機功率不夠,戰斗多是在中低空進行。
二戰后,噴氣式發動機技術的成熟,載彈量的增大,使得空戰的區域不斷上移,各大國所制造的噴氣機,都在追求高空高速,實行高空突防,在核戰爭條件下,采取打了就跑的戰略。
七十年代末期,核戰爭的威脅逐漸消退,“更高更快”的提法從戰機設計被更正,空戰區域再次由高空轉移到中低空,設計師們挖空心思,提高戰斗機在此空域內的機動性,擴大作戰半徑,著眼于機載電子設備、武器,以及精確地火控系統。
正是在這種思路下,我國借著同西方緩和,共同防御蘇聯的利益需求,在巴基斯坦要求提供適應二十一世紀戰斗機的機會,以“殲七”為藍本,大膽地進行了技術攻關,力求突破蘇聯戰機設計的思想束縛,向高、精、尖的世界潮流靠攏。
可是美英等西方國家,對中國抱著的就是利用態度,他們愿意提供的,都是二三流的過時武器、技術,中方曾經想進口f16戰斗機,美國表面上答應,卻將原裝發動機拆下來,換裝低檔次的發動機,強行銷售給中國,被中方予以拒絕!
現在好容易從愿意提供最新技術的以色利,得到了全套的航電系統圖紙,可是,科技工作者們卻無力將圖紙轉化為實物,這怎能不讓他們心憂如焚?
就在上個星期,所長通告了最新的研究進展,說是超七的發動機已經確定了,最終采用美國普拉特-惠特尼公司的pw1216發動機,同時,各自進口兩套該公司的pw1120,以及英國羅伊斯羅爾斯公司(就是勞斯萊斯)的rb19934r,作后續進一步改進型號的驗證需要。
易遠當時就傻了。
他們精密電子研究所負責的是雷達部分,在拿到相關圖紙之后,參與技術攻關的人員就知道碰上了一塊難啃的硬骨頭。
當時,他們還在想,不用急,慢慢來。
畢竟我國的電子工業之落后,是有目共睹的,大家將這份資料吃透,就要花不少的時間,再將圖紙轉化為合格的產品,還不知道要什么時候呢。
反正都是第一次,大家在學習的基礎上,盡量加快速度就行了。
而且,相對于電子工業,軍工的航空發動機,仍在蹣跚學步。
殲七使用的噴渦7技術落后,早就不適用于現代戰機,噴渦13(wp13)還沒有定型,噴渦14(wp14)的驗證機剛剛在年末通過試驗,離批量生產,起碼還有兩三年時間,在這兩三年里,足夠易遠他們消化資料了。
他也聽說了美國普拉特-惠特尼公司和英國羅伊斯羅爾斯公司,在商量發動機進口的問題。
不過他認為達成條件的可能性太低了。
普-惠公司大力推銷的,是他們的pw1216,這是國際上六十年代的渦噴發動機,我們的wp14性能上實際還稍稍領先一些,只是還沒有可應用的成品而已。
另一款更先進的pw1120也是渦噴發動機,是f100的增強改進型,兩者有百分之六的部件可以通用。大名鼎鼎的f15、f16裝備的就是f100,區別只在于一個是單發、一個是雙發,通過幾十年的實戰表現,其發動機動力之強勁可見一斑。
pw1120從其加工工藝,和技術數據來看,幾乎可以說是渦噴的頂尖之作!
羅伊斯羅爾斯公司的rb19934r則是更為先進的渦扇發動機,采用的是目前最先進的技術,發動機響應速度快,油耗低,作戰半徑大,在英、德、意共同研制的狂風系列戰機中得到了充分證明。
上述兩款都是性能優越的發動機,可惜價格太貴了:pw1216只要一百三十萬美元,而pw1120則高達兩百萬,rb34r也不低于這個價格,不符合巴方物美價廉的要求。
再說,換裝pw1120、rb19934r都要修改進氣道、中后機身,這就相當于,要求中方對殲七從氣動外形到機身整體進行全面重新設計,這無異于制造一架新飛機了!
不管是成本核算,還是性價比而,中巴雙方肯定都不會接受以上兩種目前最先進,但價格更高昂、更復雜,并且需要重新設計機身的發動機。
退一萬步說,就是我們肯買,美國也未必肯賣。
從普-惠公司的推銷力度上,就可以知道,他們將pw1120拿出來,不過是和英國羅伊斯羅爾斯公司叫板的籌碼,如此先進的發動機,他們怎么可能舍得賣給中國?
以此推斷,國家必然會等到噴渦14定型生產之后,才會談得上超七整體組裝的事,至少,也要等到噴渦13正式投入生產。
所以,當聽到上面突然決定采用進口發動機,并且要求他們加快消化以色列提供的航電資料,盡快拿出方案,制作實驗機,易遠當時就懵了。
怎么會這樣,完全不顧性價比的優化考慮,就武斷地棄置即將研究成熟的渦噴系列,選擇了進口發動機,還要求他們馬上拿出定型方案!
這,這不符合科學嘛!
他不知道的是,接到這項不合理命令的,不只是易遠他們研究所。全國范圍內,還有許多的軍工部門,先后都接到了類似的指令,除基礎學科繼續攻關,一大批已經落后于時代的項目紛紛下馬,又一批契合世界技術潮流的項目,在緊急立項之后,立刻展開研究。
這些新上馬的科研項目,無一例外地,是從對進口產品的逆向復原開始的。
由此,從冶金、化學、機械加工、電子等等各個相關產業,展開了一場大規模的進口、分析、逆推、學習、消化、改進、試生產的,規模龐大的科技大進軍。
而這,正是源于當初蕭建軍在蕭強提示下,所寫的那份競爭偵查營長的分析報告。
這份分析報告是如此之完整,涉及到政、軍兩方面,先見性地指出了西方與我國之間的關系,不會永遠處于蜜月期,隨著蘇聯勢力的衰弱,西方與我們的關系必將趨于冷淡,甚至是排斥、敵視,因此,我們應該抓住這歷史上難得的機遇,有選擇性地大量引進先進技術,少量進口實物,對其逆向反推,再少花錢、辦大事的原則下,加快科技進步的步伐。
這份報告先是在西南軍區內部展開了大討論,之后上報至軍委,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視。
在經過各部委聯合組織的專家小組,進行討論研究之后,迅速全面鋪開。
國家的經費不多,經濟建設正在緊要關頭,各行各業都等著資金投入,但由于一號首長高瞻遠矚地、以驚人魄力大刀闊斧裁減兵員,國防預算在總數沒有增加的情況下,反而有了更多的機動資金,這一次,全部都用于了進口重點項目先進技術的資金投入。
一號首長親自作出了批示:在大力發展經濟建設的同時,抓住時機,有選擇、有重點地提升關鍵行業的科技實力,為國家整體綜合實力的提高,做好充分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