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的太陽當頭高掛。
十月下旬,日頭已經不再發出滾滾熱浪,和煦的陽光灑在人身上,讓人暖洋洋的提不起精神。
軍區是軍事化單位,這個時候,大多數戰士都在睡午覺,在辦公室值班的人,也顯得有些精神倦怠,伏案而眠的人在在皆是。
蕭建軍此時眼里布滿紅絲,但他的精神卻亢奮得很。
昨夜整晚沒睡,臨近天亮又和蕭強聊了許久,連早點都沒顧得上吃就趕去上班,上午東奔西走,察看裝備的保養、接收部隊上繳的就裝備、發放新裝備,直忙到中午才喘了口氣。
但身體上的疲乏,掩不住大腦皮層的活躍。
他在面前端端正正放好一疊稿紙,擰開鋼筆帽,略微思索了一下,提筆寫道: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考慮戰爭的模式,無可避免地要從具體的國際政治格局出發。
從八十年代以來,國際局勢總體上在走向緩和,以美蘇為代表的華約、北約集團正面沖突的可能性,隨著國際局勢緩和,正在迅速降低。這是其一。
其二,現有國際政治,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出現,使得以毀國滅族占領領土為目的的舊戰爭模式,基本已被摒棄。
綜上所述,未來的戰爭,將以局部小規模的沖突為主,不排除沖突擴大化的可能,但爆發全面戰爭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寫到這里,蕭建軍的筆尖遲疑了一下。
這樣論斷會不會過于武斷了,國際局勢緩和,只要有眼光的人都看出來了,但要說從此就歌舞升平,會不會犯下馬放南山的錯誤?
在昨天以前,他的眼睛只盯著武器裝備這一塊,這是他熟悉的領域,基層軍官,只需要服從上級命令,熟練掌握自己那塊就行了。
直到看到羅鋼的筆記本,他才恍然發覺自己與老將軍們的差距,那是眼界心胸上的全面差距。
老將軍們的眼光,始終注視著全球的局勢變化,在他們的胸懷中,是整體。
實話說,盡管他對羅鋼還有著這樣那樣的情緒,但看著老首長的筆記,他是用一種朝圣的心態,貪婪地吸收著老一輩的知識,以充實自己。
然而,蕭強和他的對話,才是真正觸動了他!
“戰爭我不懂,我只能說說我的一點看法。”蕭強說的是真話,前世的他就不關心這些,他附身以前的蕭強,限于年紀閱歷,關心的也大多是武器裝備,對于戰爭的概念是極其膚淺的。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這大家都知道,但政治的變化,有其規律可循。
國際政治總是從沖突、緩和,慢慢演化為彼此接觸,然后再轉入下一輪循環,這從歷史中就可以看出,人類歷史幾千年,沒有戰爭的時間只有幾百年,算上暗中的政治角力,真正的和平時間其實很少。
美蘇沖突在緩和,在蘇聯實行政治改革以后,緩和的速度還在不斷加快,在很多人眼中,真正的和平就要到來了,人類即將進入一個新紀元。
但他們沒有看到,退縮的,只是以蘇聯為首的華約一方而已,北約可是在步步緊逼,要求蘇聯削減戰略導彈、從歐洲退兵、封存甚至銷毀核武器,這樣下去,吃虧的究竟是哪一方,不是很清楚嗎?
西方講求的是什么,不是我們東方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是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
蘇聯繼續這樣退縮下去,總有一天會徹底崩潰解體,這我可以斷!”
在蕭強不甚明了的記憶中,他就只知道有俄羅斯,而沒有蘇聯,以至于當他最開始聽到蘇聯這個名詞的時候,會有時空錯亂的感覺,以為來到了異世界。
他不清楚地,是蘇聯是何時、因為什么而解體的。
看看地圖上蘇聯那廣褒的國土面積,蕭強甚至會感到全身戰栗,是什么樣的原因,會使得這樣一個領土遼闊的超級大國,轟然倒塌,消失于歷史的長河之中啊!
蕭強的前世是沒有政治傾向的中間派人士,喜歡山川河流自然,對政治軍事有天然的排斥。
附身之后,繼承了蕭強原本的記憶,他對蘇聯也有了一絲惡感,這緣于蘇聯的前身,俄羅斯從中國攫取的大片領土,所引發的民族自尊心受到傷害后的自然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