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費章節(16點)
第九十二章張記
明鸞動作一頓,挑了挑眉,若有所思地看向細竹。
細竹雙眼笑彎彎地,一臉的純真無辜:“是真的!姑娘,我不騙你。在京里的時候,因要做新的春裝,張爺爺叫綢緞鋪子的人送了時興衣料進府給四太太和姑娘挑,姑娘不是指著一匹蠟染綢給我看過么?昨兒姑娘差我去買新的珠兒線,預備打絡子用,我經過那家鋪子,一眼就看見了!不但有流云百蝠這類常見的花樣,還有天女散花的,歲寒三友的,不正是姑娘從前提過的……您在德慶給瑤民們想出來的紋樣么?”
明鸞忽然笑了笑,瞥著她道:“奇怪了,京城里也有蠟染綢,那時候你可從來不會慫恿我上街逛去,今兒怎么一反常態了?何況你早上才說過,我正在孝期內,不該出門玩樂,自然也不該去逛街的。”
細竹笑道:“姑娘,這是兩碼子事兒。去游湖,誰都知道是去玩兒,姑娘雖說是陪家里人去的,但叫人知道了難免有些不妥。只是,禮法上只說守孝的人不該玩樂,卻從來不禁守孝的人上街采買東西!您前兒不是才說過,從京城出來時,只帶了那一箱衣裳,如今天氣熱,整天只有那幾件來回換著穿,都有些煩了,可不正該買幾匹夏布做兩件新衣裳?就連侯爺、四太太和幾位少爺們,也該添置新衣了。如今天兒越來越熱,從京里帶來的衣裳都不夠穿了。”
這分明是睜眼說瞎話!出京時已是初夏,明鸞早有心要在外頭多待些時日的,自然把家人夏天的衣裳都帶足了,她昨日抱怨兩句,不過是因天氣悶熱得緊,隨口說說的,哪里是真為了衣裳不夠穿?
不過細竹會說瞎話,必然有緣故。明鸞也不生氣,反而笑意盈盈地道:“你別跟我裝神弄鬼的,我還不知道你嗎?平時我叫你辦什么事,你總是干凈利落地辦好了,雖然在別的事上不如萱草服侍得周到,但辦事能力是杠杠的,也從不多嘴說些什么,不該問的事從來不問。不過……只要你主動開口叫我去做什么,那一定是有目的的!說不定就是有人指使你將我誆出去。如今還有誰能支使得動你?不用說,一定是某位侯爺了。比如看房子那事兒可不就是這么來的嗎?正巧,他人就在常熟,沒有不在場證據,又是習慣了暗地里行事的。你趁早兒給我從實招來,不然休想我邁出大門半步!”
細竹笑嘻嘻地紅了臉,跪下道:“姑娘真真是聰明人,我這點小伎倆,哪里瞞得住您?這事兒確實是侯爺吩咐的,那家綢緞鋪子原是侯爺門下的產業,也確實有蠟染綢、蠟染布賣。不過鋪子后頭連著侯爺在常熟落腳的宅子,他幾日不曾見姑娘,心里想念得緊了,才讓我捎個話來,哄姑娘過去見一面。”
明鸞耳根兒微微發熱,啐她道:“我就知道,他是慣了做這種事的,也打算拉著我一起胡鬧呢!從前在京里時,他要見我,直接上門來就行了,我祖父又不曾攔著他,如今到了京外,反而要偷偷摸摸的,萬一叫人知道,象什么樣子呢?我就算不在乎別人的閑碎語,也要看是為了什么事!如果是別人吃飽了撐著嚼舌頭編排我,我自然不理會,但要是我真做了什么違禮的事叫人捉住了把柄,那就沒什么好抱怨的了。你們侯爺到底在想什么呢?!”
細竹忙道:“侯爺的想法,我們底下的人如何知道?只是侯爺向來敬重姑娘,斷不會害姑娘陷入尷尬的處境,雖說是請姑娘出門私下相見,但絕對會安排妥當了,不叫人發現的。姑娘只管放心,我會陪著您去,若有個萬一,我就是萬死也不會害姑娘受苦!”
明鸞沒好氣地道:“什么大不了的事,也值得你要死要活的?就算我真的被人發現了,別人要說我閑話,你死了又有什么用?”話雖如此,她也只是有些生氣細竹行事而已,倒也不是不想見朱翰之。低頭猶豫了一會兒,她終于下了決心:“好吧,咱們就上街逛一逛,買些新布料回來給大家做衣裳!”
既然是要買衣料去的,明鸞當然不會直接上朱翰之的店去,反而叫上兩個婆子,加上細竹,又添了王寬與另一個跟班的長隨,一行六人出門往街市上去了。
新宅子的位置很好,出了大門,只要沿著河岸走上不足百步路,穿過路邊兩座房子之間的夾道,就能到達市集了。常熟本是富庶之地,商業也極發達,市集上不但有各色時鮮菜蔬,還有南北雜貨、文房古玩。逛街的人里也有不少女子,當中不乏衣著光鮮的,大都象明鸞這般戴了頂垂紗的斗笠,當中年紀小些的,或是已婚的,或是衣裳稍平常些的,甚至連斗笠都不戴,許多樣貌秀麗的大姑娘小媳婦就這樣大喇喇地走在街上,旁人頂多就是留意幾眼,對貌美者贊嘆幾句,卻沒有狗血地出現出手****的花花公子。
明鸞看得心里癢癢的,很想拋開頭上這頂勞什子,大熱天的,街上風都沒有一絲,還蒙了一層紗,實在悶熱得緊。只是她才一動手,不但細竹立刻出阻止,連跟著后頭的兩個婆子也要啰嗦了。她還想要好好逛街呢,又覺忍一忍也沒什么,也就不再輕舉妄動。
她不緊不慢地逛了三四家布莊、綢緞鋪,前后也買了七八匹料子,雙腳開始覺得有些勞累了,便悄悄打量細竹幾眼。細竹鼻子上蓋了一層汗珠子,眼睛里透著焦慮,卻又不敢多說什么,只是不停地看明鸞,又去看來時的方向。明鸞見狀,心里好笑,也猜到朱翰之開的店多半就在街道的另一端,只是她出門后,直接往相反方向去了,怪不得細竹會著急呢,不知道正在等候中的朱翰之,是不是也急得滿頭大汗?
想到這里,明鸞也覺得沒必要再吊人胃口了,直接一揮手:“我過來的時候,隱約瞧見街道另一頭也有家綢緞鋪子,咱們就過去瞧一瞧吧!”
還不等細竹露出喜色,有個婆子就說了:“姑娘也逛了半日了,如今天熱,太陽毒得很,不如先回去,明兒閑了再逛吧。這幾匹料子也夠做不少衣裳了,等不夠了再買也是一樣的。”細竹聽著,在旁暗暗扼腕,笑著插嘴道:“媽媽別擔心,姑娘精神好著呢,再說,誰家姑娘天天出門逛?今日既然好不容易出來一趟,自然要把該買的都買齊全了,日后也不會總是想著。”說完又湊過去小聲道:“姑娘早起送走了侯爺、四太太與幾位少爺,心里還有些郁氣的,橫豎離家這般近,又有人跟著,媽媽就讓姑娘盡了興如何?”那婆子本來還要說什么的,聽了細竹這番話,才不語了。
明鸞暗笑著瞪了細竹一眼,細竹心里高興,也不在意,殷勤地侍候著她往回走了。不一會兒,他們一行人就到了一家綢緞鋪門前,看門上招牌還掛著紅綢子,刻著大大的“張記綢莊”四個字,顯然是新開張不久。店里也有幾個客人在看貨,男女皆有,不過算不上熱鬧,大部分人只是瞧幾眼,問問價錢,就走了,只有兩人是正經花錢買了料子回去的。
明鸞走進店中,左右望望,倒有些明白這新開的店為何如此冷清了。店中擺出來的料子,無論是綾羅綢緞還是絹紗棉布,大都是上等貨色,花樣兒顏色都十分不俗,俱是京中時興衣料,顯然是專做富貴人家生意的。這樣的店鋪,尋常百姓不會上門,上了門也只是看個熱鬧而已,如果是富貴人家要買,又只會叫店員帶了新貨到家里去,由得太太奶奶小姐們挑選。店里少有人駐足,怎么熱鬧得起來?